大明生活日常 - 第19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一儿的教书先生,很少没有活儿

    最好的去是给官宦富西席先生,除了一年几十上百两的束脩,逢年过节肯定还有额外的补贴。

    要是讲究些的人家,先生一年四季的衣裳鞋袜也得准备好,住在家里有独立的屋和伺候的人,要教的学生又少,笔墨纸砚这些东西更加不用心。

    一年来,束脩是能全存来的。不是想攒钱还有心往上考的,还是绝了科举的心思,只想要个富庶闲人的,都乐意接这个差事。

    这样的先生自己的学问也好,要不然那些门大不能白了这份银钱。那样的好先生谢九九不奢望,真找着了也得先着谢文济。

    可先生不好谢九九也不乐意,私塾都办了钱都了,要是真教不个名堂来,那多丧气。

    想了两天想不绪,谢九九还是打算去一趟舅舅家,不是大舅还是小舅,应该都能认识些读书人。

    正好潘掌柜的事还得自己去跟大舅说,不能让大舅觉得自己跟潘掌柜得不好人家才走的,到时候大舅再跟潘掌柜起了嫌隙,那就坏了。

    不想人刚走到门,就正好碰上提着一条的裴元。两人一个站在台阶上,一个站在家门,相视一笑,倒真是巧了。

    “郎君今日为何而来。”

    “那天听文济说,陈妈妈红烧一绝。昨晚上梦梦着吃红烧,今天怎么也等不了了。”

    这话说来纯属玩笑,但裴元这人确实很通人世故,每次上门从不空手,也不会买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充门面。

    这么一条,起码有个三斤还多儿,午拿这个红烧再放上些鹌鹑,尽够一家吃的。

    提这样的东西上门,家里有一个算一个都要说这个姑爷的好话,他拢共也没多少钱,真真是皆大喜。

    两人的婚事定的着急,着谢九九的想法最好是六月之前能把亲事给办完,要不然再往后天气太了,自己这个新娘把凤冠霞帔一穿,也太难受了。

    为此,黄娟已经让老吴和江妈妈带着承平,前后了两天功夫把前院给收拾来。等以后两人成亲了,就从后院搬到前院来住。

    前厅依旧还待客用,东边客房收拾成居室,夫妻两人住尽够用了。书房左边还书房用,右边次间空来,平日要是姑爷有客人要留宿,也不怕没有地方。

    谢九九从裴元手里接过五,让儿送去后面厨房让陈妈妈午加个菜,把裴元带去前厅坐,“等以后我们成亲,就该从后院搬到前院来住了。”

    “家里不比郎君现在住的宅大,不过小也有小的好,到时候郎君住过来就知。东厢还带了一间角房,以后郎君想吃红烧,我也能给你。”

    谢九九没问裴元今天为什么来,只跟他介绍前院每间房什么用。听得裴元连连拱手,“大姑娘莫要打趣我,次,次我再不跟大姑娘兜圈了。”

    “这不就是了,你我都定亲了,你来家里带上一条,这又没有吃到别人家肚里去。”

    “你要是有事找我说,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能办成的我没必要同你藏私,办不成的你没法我也没法。”

    谢九九双手一摊,摆一副极无辜的模样,好似真心实意把裴元当一家人,裴元的事就是她的事,再没有不尽心尽力的理。

    但裴元听懂了她话里真正的意思,要是这事他自己为难,那她办不了也是合合理。自己往后和她是一家人,不什么事都要分得清里外才好。

    “昨天,有个同窗从府城来找我。”

    裴元沉片刻,把原本弯弯绕绕委婉曲折的话俭省

    再俭省,确定没半句废话了,才把事跟谢九九说了。

    府城城外有一青松书院,裴元曾在书院里读过几年书。

    这几年搬到容县来也没有跟那边的老师和同学断了联系,逢年过节要么找人把年节礼连同书信一起送过去,要是手宽裕些就自己亲自去。

    来找他的是在书院住同一间宿舍的同窗沈霁,沈家在府城有两间绸缎庄一间杂货铺,算得上富足人家。

    家里经营到这一代,一门心思就想要改换门楣,沈霁上面还有两个面还有一弟一妹。

    他作为家,从小到大就是被爹娘耳提面命,在‘一定要读书一定要科举仕,一定脱了商这层,蟾折桂光耀门楣’这样的话里大的。

    沈霁读书不是不刻苦,但越刻苦就不顺。他比裴元大三岁,两年前已经场试过一次。

    本来连书院里的先生都说他场问题不大,偏偏还就落榜了。甚至都没能到院试那一关,四月府试就被刷了来。

    这事对沈霁的打击不小,明面上看着还跟以往一样,但越临近明年童试,他的状态就越不好。

    家里人也着急,想念叨又怕耽误了孩读书,不念叨心里又跟着着急。用沈霁的话说,就是他在家里多看爹娘妻,都觉得不上气儿。

    这回他是借着来看好友的由过来散心,来了以后才知裴元定了亲事,自己主把自己给‘嫁’给谢家了。

    裴元向来是个能自己主的人,已经定的事他赞不赞成多说无益。倒是两人聊天时,裴元见他一副苦大仇死活不想回家的样,就想到了谢九九这边还差一个教书先生的事。

    “沈霁学识不差,至少不在我之。是个温和的人,听说我赘,明明心里不赞成,却没说半句不好听的话。”

    “他现在是只要能不在家不在书院,去哪儿都行。可家还有父母妻在,又不敢远行怕在外面了意外回不来。”

    “从现在到明年童试,这期间他一定能在鹿鸣村待得住。给村里的孩启蒙,不用多大的学问,就得找一个像沈霁这样温和不着急的人才行。”

    村上的氛围和环境,也正合适现在沈霁。他最要的不是灯熬油的苦读,相反他需要把自己从绷成一拉就断的状态里来。

    “那以后呢。”人是合适的,可要是明年他能考上秀才,这人不会继续留在村里的一个小私塾里教书,他一走明年不就又要找新的先生了。

    “等明年第一批私塾的学生,就算是启蒙了。到时候再找别的先生,就不像这么为难了。就算之后还有新的学生私塾,都是同乡同族的孩,大的带小的不了大错。”

    谢家要给鹿鸣乡办一个私塾,这事裴元早就放在心里来回琢磨。也就是谢家不是耕读人家,定这事的时候只考虑到钱财上的问题,最要的事反而忽略了。

    天这么多读书人,不是人人家里都宽裕。当教书先生办私塾是不仕的读书人很好很面的谋生之法,可怎么就没见人人都去当先生。

    教书先生不容易,想要维持一个私塾就更难了。

    第一任老师尤为重要,不用计较请来的是不是名师,得先把最开始的这一波学生踏踏实实教来,教得明理懂事,私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