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戚再次伟大 - 让外戚再次伟大 第26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沾着这几层,不免有些照顾在,旁人也无可厚非。

    柯云康原就是王希元颇欣赏的官吏,但此时他没有功夫替自己暗怀喜悦,满脑想得都是有什么信息是他知也能告诉二哥的?

    想来想去,竟然没有。

    在,往来公文经常言简意赅,表章各半,大多涉及银钱与官印文手续。作为度支司人,一半的算筹吏皆在他的小衙门里。别的衙门一去,那是书墨香气与剑,张国家典章,闭圣人德。然而他的衙门一去,是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叮当作响,算筹满桌都是,押印文书、新旧公印,可谓一地

    他初来之时,适应了好久那个动静才脑仁不痛。

    所以让他知晓老上峰最近读什么书,偏好谁的文章,他是不知的,如果问他最近哪笔朝廷的账对不上老尚书急得睡不着觉,那他如数家珍。

    非常绝望,但也非常真实。

    于是柯云康回家时,只能去到二哥书房,告知说:“我上峰王尚书了主考,他为人看实效本事,喜好办事‘短刀直’,我们平常禀告公事,都要先罗列一二,再一条条说清,如若铺陈太多啰嗦言语,不免要被责问,他是有些严苛的人,二哥要心里有数,倒不是说王尚书读书墨也好这一风格,但有句词里写得好,叫‘心柳知时节’,稍稍注意风向总归无错。”

    柯云听罢当即:“那我也告诉咱们弟弟去,让他也小心准备。”

    柯云康满:“我们什么时候有弟弟的?”

    “玄之弟弟啊?”柯云眨眨,笑得十分温厚,“他不是也要和我一考省试去嘛。”

    柯云康气得白往上翻,可转念一想,自己宝贝妹妹嫁个士国舅,好像说去是比较威风,好吧,今日就当他买一送一好了。

    但愿这小,好好读书,考之后乖乖上门照婚约娶了妹妹,不然他定要不饶。

    ……

    梁玄收到柯云传来的消息时,正在整理陈老学士布置的文章,这些本就是他答应要送去柯府的,先前送过那些手记和书,算算这几日大概也该看完了。

    来通传的人顺路将东西捎带回去,并转达柯云的祝福。

    崔鹤雍目睹全程,错愕之溢于言表:“你什么时候和柯家二少爷混这么熟了?”

    “这不就是那天上门结识了么?二哥真是实诚的好人。”梁玄发自这个未来的妻舅。

    “二哥?”崔鹤雍听罢笑着摇,“怕是又一个着了你的的人吧?”

    “大哥你这么说真是难听,难我就没有晓之以理动之以化别人吗?我的努力就不值得肯定吗?”梁玄嘴上这样说,实际笑得也很灿烂。

    “你自小就讨人喜,有些嘴碎的妯娌,每次来总要念叨你在家养闲,怕是今后要养成纨绔惹是生非,后来你只见她们一面,娘就再也没有这般被叨扰的烦忧,还人人都夸她膝养大的孩都有教养明事理。”

    回忆起过去,一家人在一起虽也有些磕磕绊绊,但总是幸福居多,崔鹤雍是恋旧之人,最想些无忧无虑时光里的吉光片羽。

    “那是因为大哥你读书上,不然我再怎么懂事,也还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梁悉世事人心,无非也是仗着这一,才敢逍遥快活,不然他也得像柯云康一样,承担家的期望,穷心剧力,竭尽所能肩负朝前。

    其实他现在又何尝不是,只是在他肩上的重担,却不只是最初的家人了。

    “这次题主考,你怎么看?”

    人不能总沉浸过去,崔鹤雍也要引着表弟朝前看。

    “有意思。我听说许多人本期待着是工的徐照白徐尚书荣膺此衔。”前两日京畿同榜第的士有一筵席,这应酬若在平常,不去也罢,但梁玄确认为该听听旁人听途说。

    此次京畿考题极难,得晋级者凤麟角,录上文章皆有些基本领,梁玄读过一些,以为然。能见见面听些读书人的八卦,也不虚此行。

    果不其然,好些人因家有人在朝廷官,不说机要,只讲风,也说得一二,梁玄这才知晓原来徐照白是梅砚山的得意弟。徐照白贫寒,京赶考后无分文,险些冻饿死在路旁,多亏经过的梅砚山发觉,救一命。

    后徐照白才学煌煌,看人的梅砚山都直言不讳称其为“麟”,可见徐尚书早年才学绝艳到何等地步。

    虽说如今官场面上不大讲门生故吏这,但私,仍看重此项。所以徐照白一路官运亨通,年纪轻轻稳居工尚书之职,一来是他自己德才兼备玉振金声,二来是梅相门人如何不教人看一

    “但梅相却没选自己的学生。”梁玄接上方才的话,在表哥面前,他是不必收敛锋芒的,“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看重。”

    “王尚书早在先帝在位的应光三年过总撰题官,对他而言,这份荣耀其实不大重要,他本已有汇贤阁学士衔加,锦上添并无要义。可是这个位置对于只有个直学士衔的徐尚书,却是他稳步朝前的一个台阶。”崔鹤雍在官场年,却于其

    “可是,这届科举的题真的这么好么?”梁玄翻捡一摞书册递给表哥,“大哥看看,这是弘文馆刊印的各解试文章汇编。”

    只看一,崔鹤雍就晓得了不同之:“这么多?”他当年解试结束,也读了同榜各文章,但大抵只有这里一半左右。

    “今年各题,似乎有些争议。”这些消息都是梁玄参加同榜小宴得知,因他是解元,又是国舅,旁人乐得分享些信息,不是卖个人,还是留个好相的印象,怎么都不亏。

    这确实是崔鹤雍所不了解的了。

    “今年有两的考题,实在是罄竹‘难’书,一个就是咱们京畿。这表哥已经看过了,想来也知晓,各家各若有考生,发榜后哪里不是哀鸿遍野?见了题目都直摇的。”

    崔鹤雍不住,他衙门上就有官吏儿沾亲带故考了试,结果却被卡在门外,怨言极多。

    “还有一是海西,此地富庶,经年累月鱼米滋养的学,书院遍地皆是,颇有盛名,家家皆有诵读之声,听说那边女及笄求亲若是大字不识,也难找婆家。这般学风阜盛之地,今年却来了个玉面判官题,考生嗷嗷无告,哭无门。往年海西是省试大不过五州五府,省试的常有百余人,比岭北四加起来人还多。可今年不过四十三人,这比京畿的五十人还要更少。”

    “这也太少了。”崔鹤雍也捡自己所知畅言,“我那年京省试,因老宅人少,恐缺东少西,于是便打算住承云楼。那里费用是贵些,难得离贡院,且附近清净,温书静心两皆宜。我来得早,又没什么经验,结果到了才知整座楼都不接待除海西以外的考生。因承云楼的老板便是海西津州人士,那年海西考生极多,恐家乡学在外辛苦磨难,为报乡恩,他脆只收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