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 贵极人臣 第265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生有泪沾臆

    “既然是要百姓共享通商之利,给徭役的酬劳何不再加厚呢?说到底,官营产业总不能悉数落在竖宦之手!”

    月池环顾四周,这是她的同袍,是与她同的君。他们读着圣贤书大,个个都是名满天的清官。

民间去的,不是摆在家里看的。大才说了,最低的成本,尽可能防伪,才是王。你既是圣人门徒,就不可墨守成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故能就其。’洋人的又怎么了,洋人能想来用金银币,你连听都没听过,还不好好学!”

    大家静默了一瞬,接着每个人脸上都动容之

    众人为宦官主产业一事义愤填膺,好像这些产业归于文臣来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一样。月池至此再也听不去了。她借故匆匆离开,之后便称病不

    他只开了个, 旁人就:“说好了,今儿可是休沐, 不可谈公事,你又犯戒了,犯酒三杯!”

    她慢慢开:“我此次去村落,听到一些新闻。乡民将死在上工途的徭役,称为好人善人。于此事,你们怎么看?”

    狗心病还要心药医,她不就是在装病吗?!月池的骤然,对此时的朱厚照来说,堪称迎痛击。

    “正是此理。他们只会妥协一时,又岂会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

    王九思拍着他的肩膀安他:“别太伤心了。先生是虽死犹荣。”

    “这正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如若不是受到朝廷的恩德,他们又岂会毫无怨怼之意呢?”

    这发自心,让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真意切。月池在他们上找不到一丝伪装的痕迹,可正因如此,她才更觉骨悚然。

    接着,他们就开始诗,诗满是意气风发的飞扬之态。月池在他们的,已经看不到当初的愤世嫉俗。他们明亮的双里,充斥着和乡间农一样的光彩,那是希望。他们都乐见收获,并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京,月池的伙伴们也是乐乐陶陶。诗会、酒会、游园会等帖,频频递了月池家。然而,月池只去了一次,就再也不去了。

    就这样,大量白银走海运,由六甲运京城,在铸币场变成一块块洁白的银币。朱厚照很清楚地明白,要收回铸币权,第一步是要保证银币的成、质地。百姓又不是傻,谁会用自己手里足的白银来换不足的银币。第二步就是要趁机严厉打击铜钱私铸。他在通要设置有关卡验,如有私铸币一律没收,官府重新冶炼为铜,计库府。有随事考成的制度在,各地方官员皆依令而行,货币规范化的速度比他想象得还要快。

    如今,没人敢明着反对朱厚照本人,他们就开始攻讦宦官,攻讦占据河是与民争利之行,力陈海运的弊端。随着争端越来越剧烈,武将集团也蠢蠢动,他们先是索要更多的金币银币,后来希望能有如屯田一般,专门供养军队的产业。宦官自知无法与文臣抗衡,所

    说着, 他们便起哄, 了他三杯九酝酒。康海喝得脸红脖, 大家都笑开了,一扫开始的伤

    在,仅官营专卖和六甲关税两项,就引起了无数的纠纷。文官表面上是不屑于从事这些与民争利之事,所以不论是织造局、官窑场,还是负责收缴关税的督饷馆,历来都是由宦官理。然而,再洁的也受不住金钱的腐蚀。海关已经全面打开了,朱厚照要扩建织场、窑场、茶场,大力对外,换回白的银。官营产业和关税收缴皆由宦官辖,就意味着这么多的白银,只经宦官之手,皇帝的私库。皇家和宦官赚得盆满钵满,可外廷之人只能捞到一。这谁能忍?这样的暴利,谁要让谁就是傻!文官一直都在激烈地反对,他们比旧例,要参与关税的收缴,要主持官营产业的生产。宦官也十分不忿,噢,最开始闹着不开关也是你们,看着开关有好了,又来腆着脸来分的也是你们。天哪有这样的好事?两拨人争执不断,险些把狗脑都打来,以至于连私聚会,大家都不忘批判对方,这才有月池看到的那一幕。

    大家当然不能只谈动,这毕竟是一个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

    康海拭泪:“我明白。修桥、铺路、建常平仓都是大事,如今山西、山东都在动工……”

    卢雍也劝:“圣上不是还专程旨恩荫先生的孙,这已是天恩浩了。”

    月池放了酒盏,席面霎时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她上。

    “这是真正的仁政善政啊。”

    董玘则话锋一转:“与其伤心,还不如趁此盛世,多几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告。”

    初景革绪风,新改故

    毕亨听得羞愧不已,只得唯唯而已。

    教训就该好好珍藏,不是吗?

    凡事都有两面。对朱厚照而言,变革的意味着好的增加,更大的权柄,更多的财源,更多甘为效死的人,更的声望,更充盈的快乐……可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的麻烦。站得越,责任也就越大。

    这样的气氛,月池非同一般的沉默,自然也异常引人注目。她当然可以掩饰,但到了今天,她已经没必要掩饰。他们暗暗神,最后是由穆孔晖小心翼翼问:“可是又什么事了?”

    朱厚照起先以为,她只是不耐烦应酬,所以并未在意,可后来,她居然连衙门和廷议都不去了。他去看她时,她始终是恹恹的模样,只是她的脉案却没有任何变化。他不由去询问葛林和王济仁。王济仁还是一脸鹌鹑样,而葛林则是老神常在,最后撂给他一句:“心病还要心药医,外自然看不什么。”

    伴随着各地建设的动工, 喜讯频传。民间闹得像过年一样,人人喜鼓舞,觉得掉了福窝。各地或真心, 或假意的歌功颂德之词, 如一样送京都,甚至还有人找到了白、白鹿等祥瑞, 说是大吉之兆。

    朱厚照从心是不愿意让文官掺和到他的敛财大计里的。他不是不想给钱,不给钱谁能替他事?他只是更希望把财权完全把持在自己手,然后据每年的考成结果,赏赐给群臣,由此来实现皇权对文官集团的度掌控。但文官集团也不是傻。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年度考给的银两是不少了,比起洪武爷发的那儿微薄薪酬,正德爷都可算是大方至极了。但是,拿死工资哪有“自助餐”来得舒服。凭什么宦官能捞,他们就不能捞,他们就是不服!

    与此同时,朝廷也开始大规模的建设,饱受天灾人祸这么多年,终于有实力来提供公共服务。筹谋多年的黄河和淮河治理提上了日程,还有各地的利设施建设稳步开展。路的修建和驿站的建设,由京城向四方发散开来。

    筵席上, 伙伴们一改旧貌。康海念着老师锡的名字,泪满面:“要是先生还在, 看到今日的盛况,也能够瞑目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1】【2】【3】【4】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