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继承了皇位跟夫郎(女尊) - 我继承了皇位跟夫郎(女尊) 第12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知庆知他的意思,这般年轻的女娃,一登基就把边能用的重臣贬谪去,能当好一个皇上吗,会担得起如今的大梁吗。

    如果是太平盛世,新皇年幼无能些也无妨,至少大臣能用。

    可大梁忧外患,连年的天灾造成了如今的世局面,也因境不安,境外敌人才蠢蠢动意图攻。

    这,小皇上不能赏贤使能就罢了,还听信谗言把绊倒梁佩的冯阮贬到东北去了。如今朝上,怕是一个能用的人都没有。

    在知江南神女之后,她还怕皇位受到影响,竟亲自带沈家公京,并让沈琼带大军随后。

    这行径,怎么看怎么儿戏。

    这般去,各地纷非但不能解决,反而会愈演愈烈,到时候大梁起来,大梁土地还不是被人随意吞噬践踏。

    可怜冯阮,被贬后还一心念着新皇,信多番调,让她忠君护主。

    李知庆叹息,侧眸朝屋里看,“她要是个寻常人家的孩,该多好。”

    上没有家国重担,就这般文气温和,哪怕没有众的才能,也能平安顺遂一辈

    可惜,她不是。

    她不寻常人家的孩,也不适合坐在那个不适合她的位上。

    “走吧。”李知庆收回目光。

    李夫郎提着灯笼走在她边,伸手搀扶着她,心疼的低声:“你这老病又犯了,要不然明日歇歇再去?”

    她也才四十岁啊,只要雨就像个七八十岁的老者一般,走路蹒跚。

    “歇不得,都走到这一步了,哪里能停,”李知庆摆手,只:“把那止疼的药再给我煎上一副。”

    吃了晚上才能睡着。

    李夫郎想劝,但对上李知庆拧的眉又叹息着没说什么,“你说你,一个知州,何苦呢。”

    李知庆笑了,“这话不对,正因为我是知州,才要心这些。”

    她要是个普通百姓,就是想心都没用。

    走这边院,前方暗才显来一个影,是十二侍卫之首苍黄,“大人,她们路上没留记号,想来能拖住沈将军一段时间。”

    用州府之兵去对抗沈琼的大军,无异于螳臂当车自寻死路。

    李知庆算着时间,“应该够用了。”

    她对苍黄说,“跟其他人说,小皇上已经到了,而沈君牧正好病倒,要想成事,尽早行动。”

    苍黄应,“是。”

    李知庆说这些的时候,全程没避讳自家夫郎,等苍黄离开,她糙的手才握住李夫郎微凉的指尖,“你可怪我?”

    “不怪,”李夫郎昂脸看她,光晃动,哽咽说,“谁让咱们是妻夫。”

    只是,李夫郎低,“连累了静儿。”

    提到女儿,李知庆脚步都沉重不少。

    李静,两人的女儿,今年十八岁,自小不说话不跟人,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摆草,也是外界说的——

    神女。

    用她给的她的植方式来的作,比同品的作更耐旱耐寒还抗虫。作能好好存活来,收成自然可观。

    也因李静这项本事,李知庆这个神女的母亲才成为神女一事的一把手。

    短短半年来,便有不少制造纷的领人过来跟她联络。众人商量盘算着,既然新皇无能朝廷无用,不如索谋个大的,用神女造势起义反了。

    有能之人才坐在那把椅上,与其让小皇帝嚯嚯朝堂,还不如换个人,这样百姓也能活得去。

    这个念来,便怎么都压不去,尤其是宗室梁佩被关,接着冯阮失势,如今朝堂能用之人几乎没有,这是上天给她们的机会。

    江南这边远离京城,原本还忌惮着梁佩跟冯阮,地方官员不敢有动作,现在两人没了小皇帝年少,她们胆大起来,官匪联手已然是寻常。

    就在这个时候,李知庆的侄女柳云桑发现李静的特殊之,跟李知庆商量能不能用李静铤而走险,把意图起义的人聚集起来为她们所用。

    从这开始,江南有神女的事才往外传播起来。

    其李知庆提议,借冯阮之手,引小皇帝南,趁机除掉她。

    现在小皇帝人在府衙,沈君牧生病昏睡,她们后的沈琼一时半会儿赶不到,正是起义者手的好时机。

    “公怎么样?”屋里, 报问大夫。

    “受了凉起的烧,”大夫收回把脉的手,走到桌边拟药方, “我把药开好, 你们抓来煎给他喝, 一天两次。他年纪轻, 像这烧只要退了就没事了。”

    李钱连忙走到桌边将桌上茶盏收到一边, 又把油灯端过来, 方便大夫拟单

    大夫起来后, 梁夏坐回床边, 把沈君牧在外面的手回薄被里。

    沈君牧可能有所察觉, 昏昏沉沉手指虚虚握着梁夏的指, 力不大带着依恋,梁夏觉到了。

    她索一只手放在被褥里留沈君牧拉着, 另只手去整理被褥。

    “报你跟大夫去拿药煎药,”梁夏说, “简曲饭。”

    不能空腹吃药。

    李钱留在屋里伺候, 九号不知去哪儿了。

    “李知州连个自己的私宅都没有, 过的真是够简朴的。”送走大夫后, 李钱在屋里看了一圈。屋里除了必要家外, 没有多余摆设,主打一个实用。

    等沈君牧睡着,梁夏收回手端了碗温, 用勺慢慢沈君牧发,闻言都没抬:

    “李知庆自幼家贫, 读书的钱全靠双亲跟自己编竹篓一文一文攒来的,后来考士后, 梁佩曾想拉拢她,她没答应,这才被分来江州知县。”

    那时李知庆年少,一腔抱负跟志气,一朝考上怎肯给她人狗。也是她执拗固执又不懂圆变通,导致翰林院的门都没摸着,直接被打发来江州知县了。

    从知县到知州,李知庆了小半辈才有了今天。

    如果不是梁佩从作梗,李知庆这会儿就算坐不到冯阮右相的位置,那也该跟言佩差不多。

    说起来,她跟冯阮是站在相同的,却走了两不同的人生跟官途。

    一个在央平步青云位及右相,一个在地方摸爬打只到知州。

    李钱惊喜,“这是‘影’查来的?”

    短短数月,艾草的小团队这就把李知庆的底细查来了?!

    梁夏微微一笑,坦白代,“其实是地志上写的。”

    李钱,“……”

    地志上把李知庆此生履历写的清清楚楚,本不用查。

    不过,梁夏对李知庆住府衙丝毫不惊讶,“李知庆任职期间,于利税务上的政绩很是突,这样的人本该调任回京城的。你想想,她要是真懂受贿跟贪污,怎么会这么些年一直没被调回去。”

    “也是,”李钱赞同地,然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