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 青杏 第95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件事吩咐去,青也知没那么容易成,七八个州府,能有两三个好好修路就不错了,他也不一味促,反正谁商路通畅赚到了银谁知,一旦看到成果,剩的就能跟上了。不跟?那也没办法,要么有更好的法让老百姓都吃饱饭,要么就等着考绩等呗。

    这还是许杏提醒他的,毕竟他的职位了,要的人多了,地方也大了,再事必躬亲非把他累死,而且还没有效率,所以必须学会分派任务,考反馈。青前世到死都是个县令,今生虽说一步一个脚印的升迁,算得上十分迅速了,可是他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当一个上位者,许杏的提醒来得真是又及时又重要。

    他想通了这个理,把这个差事安排去,就转回来前的寒灾害。理说还不到十月,实在不该这么冷,也不知过些日会不会再缓和一阵,可是天气的事儿谁也说不准,为稳妥计,他只能最坏的打算。

    一件事,要求所有州府县,抓时间好麦田除霜工作。甘陕一带的粮以小麦为主,现在有了红薯,就是两作,夏天麦收之后红薯,秋天红薯收完再上冬小麦,现在地里的就是刚上不久的麦。这样寒冷的天气,时间短还好,时间了麦苗也会受不了的,就需要人为行加温除霜。这个活计庄人家没人不会,不过就是十分辛苦,而且也要防着明火烧毁庄稼,青要求各级官员都要去地监督查看,作为劝课农桑的一项,谁也不能因为天冷就不去。

    第二件事就是有关百姓防寒防冻的了。让所有百姓都住上和的房,这事儿只能是心怀天的文人们的梦想,青从来不梦,他提的还是当年在安龙县时的办法,让每个城镇、村落都能有一个避寒之,供赤贫之人熬过寒冬。现盖这样的大宅院是来不及了,也没那么多银,便就地取材,城镇可以选城隍庙、土地庙、庵堂等穷人聚集之,村里则大多是祠堂或者土地庙之类的地方,修整好屋、门窗,再储备上柴火、棉衣等。至于这些东西哪里来,那就看当地的官员了,衙门里也行,发动富百姓捐赠些许也行。

    “其实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法。”,“若是百姓富足,家家都有新屋居住,本就不需要官府费力。”

    许杏却不赞成:“治标不治本是没错,不过即使是家富足,也不一定没有人无可去,你想想当初咱们怎么在临川救的李氏母。”

    青一时无语。

    许杏就:“太平盛世、阜民丰的时候,也总有些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些人还是需要衙门帮扶的。”这不仅仅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是社会治理问题。

    “你说得很是。”青明白了她的意思,叹气。

    “看你天天为公事烦忧,跟你说个儿的事吧。”许杏活跃气氛。

    “你的新铺要开张了吧?”青微笑,“你跟底人说话的时候,我仿佛听见了些。”

    “是啊是啊。”许杏倒也没觉得扫兴,“准备得差不多了,十月初八就开张。其实当初在老家的时候我就想开一个这样的铺,专门卖红薯产品的吃,既开了饭馆又卖了我的货,一个铺挣两份钱,只是当时太忙了,我本不可能开得起来,这回我的愿望实现了。”

    青握住她的手,看着她飞扬的眉,真心为她兴:“那可要恭喜你。能不能跟我说说,你的铺里都有什么?”

    “嗯,其实我也说不全,是张彪家的全盘打理,我也说了分两成利钱给她。”许杏,“反正后院的作坊跟咱们老家的差不多,就是淀粉、粉条,适当也些饴糖。前面的铺一半是小肆,一半是卖货的地方,肆里全是作坊产品加工的菜肴,招牌就是酸辣粉,等夏天的时候我再加上凉粉,另外就是猪粉条、白菜粉条馅儿的、素包和馅儿饼,菜呢就是猪炖粉条、豆芽炒粉条这些,再加上裹了红薯淀粉炸的炸货,什么炸酥、炸鱼、炸、炸茄盒之类的,反正在城东那个地方,消费的也都是老百姓,这些正好。”

    “这么一说我倒是想先尝尝了。”青回忆往事,目光越发柔和,“当初你刚淀粉的时候,跟我也是这么说的,结果我等到最后,也没等到你炸这些东西给我吃。”

    许杏没想到他还记得,脑补了一少年老成的青心里一直期待一份炸酥却嘴上偏偏不说的样,顿时觉得好笑,也真的笑了来:“我当时在你家连吃饭睡觉的地方都没有,顿顿吃红薯,哪有那个能力用油用?亏你还认真记得。”

    “你受苦了。”青心疼

    许杏摇:“当时也不觉得吧,毕竟你们没把我卖了或者退回去,已经算厚了。现在嘛,就更不会了,你要是真的要吃,等开了张,我叫他们送些回来就是。”她偶尔说起过去,却并不是要抱怨或自怜的。

    青偏是特别敬重、喜这样的许杏,心泛起波澜,面上却只是看着她:“好。”

    许杏的重心放在了新铺的筹备上,对于几天后的施粥活动并不十分上心,给袁家之后只是过问了一次,得知郑府里是郑夫人边的一个嬷嬷过去,她本人不会到场之后,她就更不在意了,反倒是准备送去白塔庵的衣柴炭等资更让她重视几分。

    “是净尘师傅带着几个人收的,她说让同您谢,这些正是雪送炭之举。”同喜亲自带着小丫鬟和两个小厮去送资,回来跟许杏报告,“婢看了,她们庵堂后巷还真的收留了不少人,像是乞儿,也有几个老妇,咱们送的东西他们正好用得上。”

    “有用就好。”许杏,“咱们也不图他们这谢,力所能及罢了。”

    “正是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咱们作坊里也有好几个家里穷的伙计,得了咱们这份工,都很卖力,直说拿了工钱家里人就不用挨冻了。”同贵来,听见她们的对话,便接了一句,“这样凭本事养家糊不比坐在街上等一施舍要?”

    许杏大为赞同:“正是这话,有这样的人,就证明我这作坊开得好,不光我赚了银。”

    “那也得是夫人,您懂得这么多,知如何加工那红薯,才能开得起来这样的作坊。”同喜

    许杏却不居功:“说到底啊,还是因为红薯是个好东西。”世界第一经济作呢,可不是好东西?

    施粥

    她们这里正说着,外小丫传话,说袁家求见。许杏就叫他到厅里说话。

    袁家见了许杏,也不罗嗦,直接:“夫人,施粥的事儿遇上了些许麻烦。城米贵,若一开始的分量来办,需要多上百两银。”

    “差这么多?城好几家米铺,你都问过了?”许杏皱眉,“是商们抬价吗?”

    袁家摇:“并不是,小人报了咱们府上的名号,他们不敢的。几家掌柜都同小人说了,本地本就不产稻米,都是湖广一带运过来的,原就卖得比南方略贵些,今年又天寒,运河结冰,无法行船,他们都是靠存货支撑,少了自然就贵。而且郑大人府上牵施粥,几位参政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