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 贵妃吐槽ri常(清穿) 第338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宝音很是吃惊,实在是这个名字最近已经很少被提起。

    随着明珠台,他在朝的影响力也在迅速降,如同退一般。

    明明人才离开一个月,觉却像是离开好些年了。

    他的痕迹被众人合力清掉。

    哪怕在里,宝音也有听明珠已经发已经白。

    随后她又觉得很正常,明珠倒台就有卖官鬻爵的罪名,又不只是山西省那边,只能说山西那边比较显,衬得其他地方黯然失

    这不代表就没了这回事,江南嘛,全国最富的地方,哪个当官的不是挤破了往哪里钻,要说那地方清清白白,那才是笑话。

    他气,都不知该怎么提起来。

    这就是大清的官员,一个个都想着私利,没一个顾着朝廷。

    “我们这位明相在江南可是威风八面,人没在江南,只要是从他一系人手里买了官,都得到他的庇护。”

    “在江南官得选好靠山,好的靠山可以让自己在江南畅通无阻。”

    “在江南官场想要快速升迁就得拜对门,太和大皇总得选一个。”

    宝音知这就是变相的“护官符”,难怪他这么生气。

    跟着她又疑惑,“若是没记错,之前是于成龙坐镇江南,他允许明珠这样搞?”

    没等皇帝回答,她又问起了另一个关键人,“那个江宁巡抚是谁?”

    江宁巡抚是三年任期,不可能任由一个人时间担任,此人若是不错,应该已经京才对。

    “江南设有两个总督四个巡抚,于成龙担任两江总督,总江南、江西、河南事务,面四个巡抚分别是……”

    皇帝报了名字,宝音听到一个熟悉的人名。

    “余国跟明珠什么关系?”

    [若是没记错,这人应该是明珠的朋党。]

    皇帝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神。

    “这人是能臣,不能动。”

    主要是江南卖官只是开了个,影响不大,没到不能收场的时候。

    宝音翻看资料笑了。

    [再过几年,江南的官要被明珠和这个余国卖完了。]

    皇帝叹息一声,为明珠也为自己。

    明珠可是他的左膀右臂,谁能想到会走歧途。

    他简单说了后续,还有各方涉案人员的罚。

    “至于于成龙未能及时上报,看在他已经年迈已经归乡,就不追究其责任了。”

    宝音明白江南之事在这件事上算是画了句号,虽然没听见对明珠的惩罚,但是她知明珠已经走到了,哪怕官复原职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皇帝不可能打自己的脸。

    这件事宝音真正觉到过去,是蓝玉送的一封信。

    信描述,关怀胜已经启程回盛京,他们的人会护着安全送达。

    毕竟人一将赫舍里家和佟家耍得团团转,将两家得罪个光,在皇帝,不会有命之忧,回了盛京就不一定了。

    宝音沉思后,在信上留了一句,让蓝玉问问关怀胜愿不愿意去海外。

    哪怕是她也无法保证能从这两家手里保命。

    不对他逃兵举动置词,光是凭他豁去一切为养父养兄讨个说法,就证明其是一条汉

    虽然这间她被迫扮演了一个反派份。

    想到这里她撇了撇嘴。

    ***

    天,哪个报纸敢肆无忌惮将官场上的破烂事报来,还请了人将个蛛丝迹都扒来,大概也只有《世界新闻报》了。

    报纸背后有一座扳不倒的靠山,没见明珠都倒了,里那位也没受到影响吗?

    以真假县令为主版的新闻一经刊登,这期报纸就脱销了。

    北京的报纸胆量之大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因为这里的报馆有个带大哥。

    只要带大哥敢报,还没事,其他报馆才会跟上。

    与之相比,江南的报馆就跟小绵羊一样,不是转发京城报纸的新闻,就是报一些岁月静好,江南富贵繁荣的新闻。

    被一个个炸裂新闻培养的京城民众已经有了很好的适应能力。

    不过这真假县令涉及千里之外的江南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十万份报纸,一早上就被人抢光了,有不少是被各地报馆委托购买的商人采购。

    这期报纸话题太过,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禁了。

    懂的都懂,越被禁的东西越畅销。

    皇帝忙完了政务,趁着用膳工夫翻看报纸。

    他已经习惯通过报纸了解信息,还有报纸上的天气就比较准确。

    还有对寻常百姓的采访,从采访里他能看不少信息。

    比如他就从某期报纸上知了顺天府某地了雨,而在顺天府尹的折上,却是滴雨未当地粮会减产。

    日后还跑了一趟,确定报纸准确,顺天府尹瞒报。

    再比如他从某个求购棉的新闻上看,某地棉减产,这个地方本是产棉地,还要从外收购棉定然是当地了问题。

    派人走一趟,得知是发了大,棉都淹死了。

    他都得到消息了,当地衙门请求赈灾的折才缓缓送上来。

    翻开报纸,见报纸上从真假县令说起,再引发了那桩备受瞩目的案

    面评论倒是没将目光放在关怀胜这个人上,而是探讨起如何避免官员被冒名替的可能。

    毕竟大清建国以来这冒名官的事算是屡见不鲜。

    哪怕后世也得信息化也没能杜绝此事,这事在这个落后时代还真很难解决。

    皇帝继续往看,看到几个不错的提议记在心里,随后吩咐,“传膳。”

    正用着膳,宝音拿着一本册来。

    皇帝招呼她坐一起用,她也没客气。

    吃得差不多了,桌上的菜被撤去,宝音举着册有些不解。

    “这群传教士怎么安排务府?”

    务府里是什么?都是皇家才,需要为皇家争取利益。

    她以为传教士是钦天监,今早见务府送来的册还有些奇怪。

    “就是务府,从最开始传教士就是包衣才。”

    皇帝缓缓说了传教士为何能在廷站稳脚跟的原因。

    “最开始是佟家俘虏了两名传教士,收作了包衣才,若不是包衣才,怎么能,耶稣会又凭什么将多明我会拒之国门外?”

    皇帝并不清楚两百年后的传教士,只评价边的传教士。

    “哪怕是养一条狗,养了三十多年了,从小接,听话又好用,对我是一颗心赤忱,我也不允许人欺负。”

    宝音神闪烁,每次跟他谈话,都会让她耳目一新。

    这个时代只有他能跟上她的思维。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