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 民国小百姓 第19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小在那里了三年,忙时厂选茧,闲时去厂,或是馆里帮厨打零工,反倒比在乡吃得饱。直到三年后,带她厂的包工说要带她回乡,给她说门亲事。刚踏上回乡路的第一天晚上,包工却先起了歹心。

    金小原话是这样的:“幸好老娘早就防着他,那天晚上把剪刀贴藏着,没敢睡着。老东西摸黑来,没想到吧,哈哈,吃了老娘几剪刀,叫他欺负老娘,叫他连老娘打零工的钱也贪!不他扎一血窟窿消不了老娘这恶气!”

    只是这样一闹翻,厂是不能再了,家乡那边,因为包工去很多人,让不少人免于被饿死,家乡人都拿他当恩人,她也是不敢再回去的。金小无分文,徒步回到海城,幸好她在纱厂结识几个义气的小妹,几人给她凑钱,她又遇上机缘,借了描眉搽粉,学了几个钟的狐步舞,再租来一的丝绸夜礼服,就赶鸭上架,大世界正式当了舞小

    大世界的营利主要从客人的门票和消费的烟酒钱来,年轻漂亮的舞小是招牌,大世界并不向他们成。金小到海城三年,正式海后,手才是真正有了几个钱。

    金小的好日都是从舞小之后开始的,她跟于太太结怨也是由此而来,因此遇到机会,就要婊一婊于太太的假清

    但她不是个坏人,自己也说过舞小,到二十二三已算人老珠黄,到二十五六,舞厅都嫌弃,要撵你门。金小没说她多少岁,妮看得来她年纪已是不小,吃不了这碗饭几天了。

    妮有时劝她,让她早作打算。她反倒比妮还说得理,只说:“海城都不是咱们华国人的了,说不定哪一天天上掉颗炮弹,把咱们全轰上天。想这么些有什么用?且有一日快活一日吧!”

    妮是没法像金小那样,两一闭不问世事,随心快活的。不在什么境地,她都想活着。死过一次,没人比她知活着有多好。

    老天爷没给她好运气,她就自己筹算。总之,只要她活着有一日,就绝不认命!

    妮不至于拿自己的开玩笑,辜负老师们的好意,但她觉得她应该什么。

    怀着这样的冲动,第二天一大早,妮去菜市场六块钱买了十斤和两斤糖,将它送到学校堂,给师生们加餐。在任何资匮乏的年代,都是上好的送礼佳品。

    在学校读书的学生,每个月钱,学校给一顿饭。凭现在的这个价,这顿饭几乎算白送。学校也穷,通常给学生发两个杂面馍馍,再加一碗清得看不是什么汤的汤,这就是午的饭了。

    学校请的帮厨姓赵,是一名学生的父亲,说是以前在家乡有过一间饭馆。见到,他睛都绿了,掌说他最擅烧红烧,今天一定要大展手。

    赵厨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锅里放小火加鼓小泡之后,将去坐,简单地炼制多余的油脂,随后油脂和被盛起来分别放在一边。

    赵厨撤了柴禾,锅里留底油,一铲去,小半罐的糖被撒锅里,他开始炒糖

    白砂糖炒成动的刚放锅,几名没课的老师没忍住都来了:“好香啊,今天怎么有吃?”

    得知是妮为谢师生们帮她看摊请的,老师们嘻嘻哈哈谢过大,还不肯走。

    几名女老师好一,最夸张的是韩老师,他夸张地着肚,说:“我觉我闻着味都吃饱了。”

    另一位年纪大些的王老师作势要拉开他:“那正好,你的那份省来,都给我吃吧。我闻着更饿了。”

    的油锅不洗,直接加满,再添几片菜叶和几大块盐,并七八个,趁用汤勺搅开,这便是午的汤了。汤开后,炼来的油脂再舀一小勺到汤里,香得连赵厨的肚都鼓噪起来。

    他摸着光溜溜的大脑袋不好意思地笑:“从家乡逃来,两年多没吃,小顾老师见笑了。”

    到了吃饭的时间,学生和老师们都是耸着鼻到的灶台边。没办法,这太馋人了!学校本来就不大,厨师煮这一个钟

    香味已经飘得人心都开始发燥,连老师们讲课都走起了神。

    生在末世,妮从小到大没有一刻到过安心。这是很多末世人的共,不安和焦虑是他们相伴终的朋友。面对这些绪问题,有些人选择了发放纵,有些人变成了克制派神经质,她则是极度吝啬的囤积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是基本作,到她手里的东西,除非可以换取到更大的利益,否则她绝不会松手放去。她妈和她为她吃独病不是没疼过,从小到大扳了她多少次。

    她是改了一些,但骨里,妮还是将自己和自己的东西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没有利益换和权势压迫,谁也别想从她手里占到半分便宜。

    这是妮两辈以来第一次送礼,比起前些日去德胜楼的那一趟,看到老师学生们发现碗里的红烧那由衷的满足,她好像也没有那么心痛了。

    在这个年代,海城的平民阶级可能逢年过节还有吃,这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就不一定了。妮耳朵尖,已经听见有孩说,他/她这么大没吃过一回。有的孩则珍惜地将块包起来,说要给家里人带回去尝一尝。

    还有的孩说,今天比过年还好,因为过年都不一定有吃……

    十斤听着多,三百多张嘴呢。落到每个孩碗里,可能就不到两块。

    妮只想叹气,天气这么,不到回家,这就得臭了吧?

    听到最后,老师们不得不放饭碗,三令五申,让他们把都吃净,还得把碗举起来给老师检查,才没闹品安全问题。

    穷啊!这学校从上到都太穷了,穷得简直生了副随时会关张的相。

    过两天是学校的发薪日,妮攥着还不到她三天收的六块钱薪,守着凉粉摊,都替学校发愁。

    这时方校提着一叠东西到了路:“小顾老师,你帮我跑个,去常先生家一趟。”

    026 绝

    妮盯着他手里散发着墨香味的印刷睛一亮:“咱们的教材印好了?”

    “对,你去把这教材送到常先生那,让他过过目, 看还有没有要改的。他在吴江大学, 你知吴江大学在哪吧?”

    “知,是永佳纱厂旁边的那所大学吗?”妮在那一片卖过半个多月的馒,对路是相当熟悉。

    “以前是在那。”方校来:“因为倭军占领,学校里变成了军营严禁。他们在川陕路租了一栋楼继续上学,你去打听哪里学生没最多,准保是那。”

    川陕路同样位于公共租界,只是英国人的地盘, 离之前的吴江大学原校址只有两条街的距离。

    妮这才惊觉:她到海城这么久,没听说过一件跟大学有关的事。她自己是没读过大学, 习惯遗忘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