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家子的科举攻略 - 第27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嗯。”方弛远听了吩咐,就连忙去准备。写诗作文都离不了笔墨纸砚,所幸以往文会都会有作诗填赋的事,所以笔墨纸张一直都备着,方弛远去后很快就把东西都备齐。只是想着现场的人数,方弛远又招来小僮去山再买一些回来。

    又找人拼了四条桌并在一起,把白纸笔墨放上去,简易的临时书桌也就算搭好了。完一切后,方弛远又默默的退到李云边,李云得了消息,乐呵呵的就把人都带了过去。

    “本次文会,也是图一个闹。”李云笑着重复了一规则,“至于题目,作诗的题目……”

    李云沉思一会:“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梅文会是我一手创建,如今又是我一手完结,那就以无始为题,容就靠你们发挥吧。”

    自宋之后,诗词有一分推崇说理,类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在此山。”都为此佳句。李云以“无始”为题,怕也有想考考当场学的思想度。

    李云话一说完,人群就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有几个人跃跃试,到了案前,提起笔又放了去,如此来来回回竟然没有几个人留笔墨。

    “仝忠,你不是说你家大郎小小年纪在作诗上就特别有灵吗?这后年就要场了,连首诗都作不来?”

    听着嵩申的挖苦,仝忠轻咳一声,“我家大郎才十二岁,哪里知什么无始?不上也比你家的上去写了句“月夜思远客,踏了去无踪”吧?文不对题的。”

    嵩申被仝忠说的没了脾气,他家里的小辈确实没几个的,他也没收过徒弟,所幸他小儿学识还不错,只是他小儿已经三十七岁了,不能参加这次比试。

    “你不是还有场比赛吗?”仝忠提醒到,两人斗嘴半辈了,但是正事上他俩还是能分的清轻重:“把《将酒》都拿来了,还不快把题目定好?”

    “这个不劳你心,我心自有打算。”

    这边几位老人互相品鉴着已经写的作品,探讨了半天竟然没有能拿的手的作品,也是选手要求的限制,他们年龄都不大,经历的太少,悟不够。

    更别提像是无始这样的题名,他们见识过的东西太少了。

    半晌,各个家里的弟和跟着来的稚都写了自己的作品,几个老人笑笑,随意评了几句,瓜分了李云的仙人醉,第一次比试就算过去了,这个过程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彩的地方。

    到了第二场,嵩申题,他对着众人笑笑,伸手指着刚才的一众作品说:“云题算是有平的,我就跟风一次,以无名为题诸位以为如何?”他说完抚须笑着,慢慢的打量着周围的几个年轻秀才。

    几位老人相互看看,题名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也没看哪里不妥,就纷纷同意,把题名定了来。

    这一次方弛远是可以参与答题的,别的东西他倒是不心动,这些年跟着李云,他也见识过一些好东西,只是这篇许磊的《将酒》已经算的上是孤品了,有价无市,若不是谁在许老先生面前有天大的面,估计很难再有第二篇相同的墨笔来了。

    科举并不简单,方弛远数了数,能在三十岁前考上秀才的,在场的只有六人,人少竞争就少,但相应的,他们能考上秀才,说明学识也都不低,所以竞争会更激烈,考虑到自己的诗文平,方弛远觉得自己也许应该奇制胜。

    无名这个词,在古文里现的次数不多。若说名的,大概就是德经里所说的一句:“也,非恒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之始也;有名,万之母也。”

    方弛远搞不清楚,嵩申是真的想单纯的以对“无名”自的理解,还是意此言彼,另有所指。

    在他忖度的时候,终于,第一个笔的人,走到了台前面。

    禅意

    上前的是一个微胖的年, 看他的样就算没超过三十, 也是接近三十岁了, 男人上前,拿起笔微微停顿,

    在德经上,名可名谓富贵、尊荣,世之名。非常名谓非自然常在之名。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 之未分, 明珠在石间,虽昭昭, 外如愚顽。无名,天地之始。无名者谓无形,故不可名也。

    〔注〕简单来说无名就可谓是天自然。

    但是这一言论又牵扯到一些佛教言论, 在佛家思想, 无名又称无明,佛经记载为心因为滞留各相而产生的执著,这些执著覆盖了真如本, 仿佛蒙蔽日光的黑。比如说贪、嗔、痴、慢、疑,这些都是无明。

    琼朝佛教盛行, 教式微, 男人执笔良久, 不知该照哪方面笔, 慢慢的,汗自他额上慢慢渗,他暗自己自大,没有等摸清底细再上场,时间慢慢过去,他只好摒弃贪嗔的语句,就匆匆了场。

    有人起了,其他人也就都匆匆赶了上去。

    方弛远和方弛林站在一起,方弛林看了方弛远一:“弛远有什么想法?”

    “家无名,佛家无明。慧然禅师在这,四哥以为嵩先生讲的哪个?”

    “当然是家无名。”

    方弛林直截了当的说。

    方弛远听了颇为奇怪,:“四哥从何推算的,这么肯定?”

    “刚才嵩先生先赞了李先生的题名,又说是跟风,提醒已经很明显了。”方弛林一脸肯定的说:“仔细一也就知,无始,无名当都是家经典。”

    “如此说也在理,佛家家都各有所,虽然当佛教在我琼朝兴盛,可是家也不是全然销声匿迹了。”

    方弛远说完,抬就看见了慧然禅师,因为文会的事,他已拜访禅师多次,在禅师面前留了印象,因此就双手合十对禅师行了一礼。

    禅师抿嘴笑笑,双手合十还了一礼,对他们之间的谈话没有任何表示。

    仿佛刚才的注视只是无意,方弛远转,他又把睛低垂了去。

    又讨论了一会,方弛林也上了案板前面。

    方弛远看看众人,虽说心里没有多少把握,但是《将酒》

    诱惑实在太大,他给自己了个思想准备就也到了案板前面。

    一个月前,他帮助李云整理存书时,曾在野史上看到过一篇杂谈。

    杂谈容大致就是说琼朝成立时,教佛教其实是并驾齐驱的,佛教信徒多集在西南方,教信徒多集在东北方,两教各占半江山,只是丰瑞四五年时,朝廷令兴修佛寺,弘扬佛教,如此数十年过去,家也就渐渐式微,一府也见不到一两观,反观佛教倒是遍地开,佛寺遍布。

    溪山县属琼朝东北方,对于嵩申,方弛远虽说已经十分熟悉,但是若问起他的信奉,方弛远还真是答不上来。

    这几年,他的诗词在现场众人虽不算尖,但他在诗词上有一个就是见的多,各类型的诗文都见过,无论是俗是雅,难得的是不会没有东西可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