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太妃要躺平 - 第3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圣上一直以来自诩自己是明君,治百姓都能安享太平,哪知已经变成这个样。这次还能有人能越过重重障碍,跑到门外敲响登闻鼓,但是以后呢?等到底层的百姓对朝廷彻底失望,那么事又会变成什么样

    这会儿瞧着老爷那莫测的神,雍王就只想汗,但是当着老爷的面又不敢,只能盼着圣上早,自己好松气。

    因此,圣上就想着将这次的事闹大,当大家都意识到地方上的豪族是何等豪横不法的时候,他就可以收割一把了。

    雍王赶分辨,说:“儿如今年纪也大了,虚畏!”

    那位学正也不净, 克扣廪生的廪米,那些廪生给人作保,他也要从成,要不然就想办法革除对方廪生的名额。至于说正副主考,那就更别提了。

    雍王生母早逝,也没个得力的养母,因此从小就跟在义忠亲王后,圣上因此对雍王还有一些关注。之前雍王各躲事,圣上一边觉得放心,一边又有些生气,这会儿看见这个儿居然还有心思来看闹,便愈发恨铁不成钢起来。

    圣上对于这个案自然也是非常关注的,他在意的不是什么科举舞弊,这次的舞弊不像是之前那大规模有组织的行动,比如说什么题啊,代考之类的,而是地方上的缙绅与官员乃至外派的考官勾结,这里问题可就大了。

    距离衙门不是很远的一个茶楼上,雍王这会儿正汗浃背地站在那里,因为坐在旁边的是圣上。

    这一直接打了董家一个措手不及,被当堂指参与行贿的董兴业和董兴胜立刻就被收押,他们也慌了手脚,顿时就狗咬狗起来。

    因此这次来,他就是想要看看大理寺到底是怎么审案的,然后借着这个机会,将文官在地方上的势力削那么一波,结果,才来,就发现自家儿了一壶茶,几个心,还拿了个千里,也坐在茶楼上等着看戏呢!

    结果圣上瞧见儿这副模样,又忍不住皱眉:“你老是什么洪猛兽不成,你在这边这副德!”

    隆安侯夫人其实也未必知底层的艰辛,但是她却比顾晓经验丰富,了这么一桩事,圣上不大动戈是不可能的事,地方上的官员就算与缙绅有所勾结,近些时间也得收敛一些,甚至为了升官发财,还得先找几个民怨比较大的劣绅地主来,当之阶。可以说,接来的半年乃至一两年,这都会是吏考察的重,董家就算是这次没事,回去也会被当地的官员当典型给揪来。死友不死贫,哪怕是董家那些姻亲,为了自保,也会立刻与董家切割,可以说,董家如今就是梁小丑,再如何上蹿,他们的结局也已经注定了。

    一直以来,皇权与相权,或者说臣权,那都是对立的。天底权柄就这么多,皇帝的多了,官员的少了不说,脖上那也就勒得了。而皇帝呢,即便是那等贪图享乐的,也不会真的不想手握重权,真要是大权旁落,他们想要享乐都费劲。

    这等人家, 哪里会是肯打落牙齿和血咽,认赌服输的。地方上这样的乡绅,谁手里没攥着地方官员的把柄, 别的不说,董家自个就得年年孝敬这些地方官员, 要不然,人家凭什么在关键时刻为自己说话。

    雍王如今只想着自保,因此,什么显得无大志,他就什么。听说大理寺这边有这个闹,便带了两个随,就过来凑闹,哪知茶还没喝两,就遇上了微服的圣上。

    圣上虽说已经到了天命之年,可是对于权力的渴望却愈发炽起来,他的权柄连儿都不想分享,何况是面的大臣。

    如今看着黑锅都落自家上了, 董兴业和董兴胜都不用商量,反就将自己知的事抖落来。比如说, 那位知府原本县令的时候,收受了贿赂, 是将一个没什么才学的草包为案首, 而照常例,案首在接来的府试院试是不会被黜落的, 那个草包就这样成了秀才。别看秀才没有官的资格,但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权利,不说免除差赋徭役这些,可以见官不拜,不受刑法, 蓄养婢,行也不用再去官府开路引,对于一些有钱人来说, 有个秀才功名,可以省掉很多麻烦。

    董家兄弟两个也明白了, 这些人之所以这段时间任由自家在京城各钻营,是因为他们早打定了主意,叫他们家背这个锅。

    案既然变成了这个样,自然也没法审去了,只得宣布退堂,改日再审!

    雍王也冤,他在府里养了个戏班,可是他总不能天天在家听戏吧,他也不喜那些才佳人的剧目,武戏什么的他又觉得太闹。这次发生了这样的是,市面上也有人写了本唱词,府里的戏班也跟着排练了几,雍王看了之后,对此就很有兴趣,这才起了兴致,跑到这边来凑闹,哪知老爷也跑来了呢?

    董家兄弟两个噼里啪啦说得痛快,外自然是民愤沸腾,尤其还有勋贵人家找的人在里面煽风火,有人带了个,立烂白菜就直接往公堂里扔了去,气得主审的官员两发黑,直接令那些差役将围观的人往外推,就听几个人在里叫着:“你们这些文官就是一伙的,官官相护……”话还没说完,就被尖的差役一打上去,给了个威胁的神,最后只得老老实实闭嘴。他们是勋贵人家的人,主家可不会承认自己派人过来扰公堂,被打了也是白打。

生活在新时代,这辈开局就是侯门贵女,嫁人哪怕所托非人,可徒宏远再妾,祖宗家法在那里,也不敢灭妻,她本不知底层的痛哭与无奈,这会儿自然想不到那么多。

    一个是董家的老熟人,了翰林之后,在家乡就开始大肆圈地,他们家的佃七成的租,谁敢因此不租他们家的地,就直接闹得人家活不去,为此死了不少人命。另一个能收董家一千亩良田的贿赂,可见上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总之一句话,大家都承认自己犯了错,但是归结底,还是受了董家的威利诱。

    果不其然,当日开审的时候,受审的正副主考,学正知府,都异同声,将事都推到了董家上。

    老徒家就是靠着改朝换代起家的,自然对于这些事都非常谨慎。圣上觉得自己不会是亡国之君,也没像是始皇帝一样,觉得老嬴家的江山能千秋万代,万世不移,但是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孙还没几代皇帝,朝廷就被推翻了!

    圣上也明白面那些文官的想法,无非就是捂盖,他们宁可抛一个董家来平息圣上的怒火,也不想叫人都迁怒到整个文官缙绅阶层上。千里当官只为财,有理想有信念有守的官员也有,但是终究只是少分。他们这些文官,也不希望皇权延伸到地方上去,最好的光景那就是所谓“圣天垂拱而治”,如同宋朝那会儿万事都由士大夫们主,那就再好不过。当然,宋朝被士大夫们折腾成了什么样,他们是不会去考虑的。

    原本大家都觉得这么多年来,科举制度已经非常严谨了,但是如今一看,猫腻实在太多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1】【2】【3】【4】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