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26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东西可不只是冬天用得上的。平日里烧菜饭,那也是相当的方便。

    所以不愁没市场。

    唯一的就是发愁这运输。若是靠着车运,那真是太吃亏了。运输成本,也就意味着卖价,到时候可比不过柴火。

    当听到东州府在建设码之后,这些商人顿时放了心了。

    早早地就开始订了货,只等这码一成,就可以立登船。

    为了赶这些蜂窝煤,东州府的煤场就没停过。

    百姓们耕之余,还能来打个零工之类的。

    东州府上忙忙碌碌的时候,谢来也接到了来自虞都的密信。是皇帝让人送来的。

    信让他不拘手段,早日政绩,也好早日回虞都去。

    在地方的官员,若是要不拘手段,想政绩可太容易了。比如剿匪……直接把良民充作匪徒。

    比如收税,自给百姓增加税收,谎报收成。

    更不用说增加各徭役之类的了。

    从信件就可以看皇帝有多着急了。

    谢来回了封信,言明绝不辜负皇恩浩。就把他扔一边儿去了。

    三月,码总算初步建好,大的商船可停靠在岸边了。

    去岁谢来要的时候,祝桥就提过要修船,通过这个来给府衙赚银。如今可算是了一艘船来了。这船当然不是修的,修船没那么快,于是买的旧船。除了衙门的船只之外,那些想这生意的大也都早就准备了各船,或大或小,载人运货。

    通码当日,码附近当初都停泊着船只。

    原本荒芜的地方,如今人声鼎沸。

    那些会生意的府城人都在这附近摆起了小摊贩。

    附近修建的商市也在这一日开门大吉。

    谢来站在码上,看着各商的货船互相拥挤着,人来货往。好些迫不及待走起运的商正指挥着伙计,往船上搬运货,心里忍不住慨万千。

    祝桥是负责码的事儿的,别看只修码,还要统筹规划布局,以免使用码的时候现拥挤,周转不开的局面。

    开年他就为了升职加薪狠狠努力拼命,如今可算是如期完成码。不过修了这一个码,他也是能力见,往日里书本学的东西,都没用上,反而是自己琢磨了一来,才能保证这些工期正常完工。

    他笑着问谢来,“大人对码的景况可还满意?”

    谢来咳了咳,“也还行,凑合凑合。”

    随着码开通,府衙终于开始有收了。毕竟之前煤矿那边基本上是在东州消耗的,谢来还给老百姓送煤,开支相抵。如今煤炭往外运输,宋家那几家大开的煤场源源不断的往外送货,自然也会从煤矿这边拿煤,府衙这才开始有了收

    有了银了,谢来这就开始坐不住了。想着开始计划着发展东州的大计划了。治理一方,太多需要银钱的地方了。先别说改善老百姓福利待遇了,就光是修路,那就是大工程。

    谢来觉得发展一地,路必须修好。路修好了,农副产品才能从山里来,最大限度地开发东州府的潜力,百姓手里才能有积蓄。

    这计划书还没写,治官李前就跑来要钱了。

    “大人,如今府衙可有银钱修坝?”

    谢来:“……”

    第221章 奋的东州府

    李前估摸着府衙有钱了,就找上门来了。

    他都准备好哭哭啼啼苦求这位为国为民的谢大人一定要修坝了。结果还没发挥呢,谢大人就咬牙切齿,大手一挥,“修!”

    李前,“真修?”

    “必须修!”

    坝肯定是要修的。再穷也要修。

    谢来知,在这个社会制度,自己哪怕搞再多民生政策都不好使。而且来一个新知府,就能把自己这一切否定。

    唯有设施设备,才能久的造福百姓。

    修码,修路,修坝,都是这个目的。

    以后就算自己走了,这些也会给当地百姓造福,让他们以后能生活得更好。所以只能咬着牙省钱,边修边赚银

    好在如今的煤矿已经啊煤炭和碳炉的推广,每日里源源不断地都有账,这倒是缓解了谢来的财政张问题。

    知府衙门一纸诏令去,很快得到百姓们的响应。

    这么多年来,祖祖辈辈的生活在此地,每隔一些年就要遭受一次灾。当地百姓也是苦不堪言。

    “大人真是好大人,愿意为咱们修坝。”

    “这么些年,哪个大人舍得为咱们?”

    百姓们纷纷让自家工的儿一定要努力,这不是为大人的,这是为自个儿的。以后坝修好了,这是给咱们孙孙得好的事儿。

    往年这都是要征徭役,自带的,现在大人还给吃的,给工钱。这是知百姓受灾后的苦,补贴大家呢。

    这一,谢来表示自己真没想那么多,他只是习惯了请人活要给钱。不给钱让人白的事儿,他觉得太亏心了。

    府衙不断地请人活,以及煤场的修建,倒是也给东州府的农业带来一定的影响的。

    原先百姓们只能靠着农业存活,所以只能去租地主家的田地才能存活。哪怕因为荒年,朝廷免了赋税的,地主老爷也是不免的。

    如今府衙这边一直招人,而且包吃,还给工钱。码那边也从外面一直运输粮来,大家有了银可以买粮过日。倒是比去给地主家里活还要赚得多。

    如此一来,地主家这田地倒是不好租了。

    倒是有一些闲在家里,没能去活的人愿意租,但是也有了和地主们讲价的局面了。

    不降地租?那行啊,咱不了,咱去给衙门打工去。

    去煤场挖煤都比地赚得多。地主们没了办法,还真的就不得不降低租了。

    这个影响倒是谢来没预料到的,等他听人念叨这个事儿之后,也忍不住笑。

    “农乃国本,可惜一直没人善待农人。他们支撑着这个国家的基,却受到最大的欺压。”

    祝桥担心,“大人,官就担心,以后农人们就只想着打工,不想地了。到时候都不地,这样就会的。”

    如今士农工商,就是因为的怕农人都去生意赚银了。

    谢来听了只觉得可笑。

    “天人为的就是一个利字。为何商人地位低,还那么多人经商?就是因为有银赚,可以吃饱喝足过好日的。那农人也是一样的,若是能让地也赚更多,自然农人们愿意地。毕竟有脑和胆经商的,只是一小撮人。更多的人还是淳朴老实的本分农人。上位者只想着去束缚,却没想过提升科技生产力,这不是可笑吗?”

    祝桥:“……”

    谢来,“我最近看一些书,发现也有记载各地农人发现的产以及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