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与三娘往来月余, 早已见识过她的聪慧伶俐,觉得有这么个“小友”也是一桩妙事, 闻言自是笑着应了来。
王昌龄是在六月旬应试的。
考完后他就接受了三娘的“十万个为什么”拷问。
好在王昌龄早有准备, 轻轻松松把试题全写来给三娘拿回去看看能不能答。
这是三娘第一次接到正儿八经的考题,抱着新鲜又
乎的考题兴冲冲跑回家准备好生研究一
。
郭幼明见她像是得了什么宝贝,不由拦她问是怎么一回事。
三娘大方地把考题亮给她八叔看,让她八叔也能受一
博学宏词科的魅力。
郭幼明:“……”
走开,快走开,你们这些该死的制科真题, 统统离我远一!
看自家八叔落荒而逃,三娘只能抱着题目独自纠结。
这一纠结, 耗掉了她一整个上午。
她没答上几题,只觉自己白记了许多书, 压
不知
该怎么把它们给用上。
三娘有些沮丧,不由带上题目去找李,想和李
探讨这博学宏词科的考题。
他俩住的比较近,三娘去找李都不需要她八叔送,只需要带上绕梁她们便能
门。
她二话不说直奔李居所。
结果李不在,听底
的人说他是去了张九龄家,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
她只得闷闷不乐地坐在台阶上边看题边等着李回来。
李回来时一
就看到了独坐阶上的三娘。
夏后树木愈发繁茂,密匝匝的枝叶不仅把午后的艳
挡得严严实实,还随着徐徐清风送来炎夏难得的清凉。
三娘坐在荫遮挡着的石阶上皱着小眉
,似是被什么东西难住了,竟是连李
回来了都没注意到。
李走近一看,才发现她手里捧着份写满字的文稿。
李挥手驱散正要向他行礼的僮仆,撩起衣摆坐到阶上,问三娘:“你在看什么?”
三娘这才注意到李回来了,惊喜地把手
的考题拿给李
看,说这是她从王昌龄那儿得来的。
李接过,只扫了一
,便知晓这是今年的博学宏词科试题。
他刚才还在张九龄那儿看过,只是觉得三娘年纪还小,也就没有给她抄录回来。
没想到三娘自己来了。
今儿外有风,屋外比屋里凉快,李
索
直接在石阶上给三娘讲起题来。
如果说博览群书需要家世或机缘,那活学活用就需要悟
了。
三娘目前还于大量阅读增广见闻的阶段,拿到这些题目会一筹莫展也不稀奇。听李
一题题给她换着思路讲解,三娘顿时有
豁然开朗之
。
就好像散落在脑海里的记忆终于被绳索串联起来了。
三娘喜地
:“听你这么一讲我就明白了!”
李垂眸看着她灵动而
烈的双
,心里想着张九龄面临的困局、李俨预见的“未来”。
他那天夜里起了许多卦,也没卜个所以然来。
对于他们这些游离于仕途之外的人,想要避祸其实没有那么难,只需要动将至之前躲到安全的地方便好。总会有许多能人志士抛
颅洒
血护卫山河,而他们只需要耐心等待动
平息便能继续过安稳日
。
可要是有人想要螳臂当车呢?
他们四个知晓那个“未来”的人加起来拢共都没有三十岁,能挡住那而来的时代车
吗?
李林甫、安禄山、安失陷、各地苦战……
李轻轻闭了闭
,纤
的
睫在脸上投
淡淡的
影。
若是杀一个李林甫或者安禄山能解决问题,兴许会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可没了安禄山,可能还会有别人,归到底还是当今圣上在用人上逐渐倾向于起用这类人。
不可能一个个杀过去。
这并不是凭借数人之力能够解决的困局。
李温声劝
:“你不必太着急,慢慢来就好,有时候太急切反而会误事。”
三娘知晓他指的是李俨所提及的那些“未来”,想了想才说:“我没有着急,就是想多学一
。我多学些本领,说不准将来哪天就用上了。总不能等到快要
远门了,我再去学骑
吧!”
李微顿,把“你不一定要远行”咽了回去。倘若真起了动
,任你是达官显贵也得沦为丧家之犬,到那时候跑得慢的也不知会遭遇什么,更说不清到底是落
敌手的男
比较凄惨还是落
敌手的女
比较凄惨。
是该多学。
李把剩
的题给三娘讲完了。
三娘心满意足地抱着题归家,见到她祖父从外聚会回来,登时哒哒哒地跑过去,说是要给她祖父讲题。
这可不是一般的题,而是博学宏词科的题!
郭家祖父上酒气都还没散,听了自家孙女这话后还是乐呵呵地坐
听她现学现卖地显摆自己刚学来的破题思路。
当晚郭家祖父和妻商量起来:“听闻圣人还要在东都待到明年才回
安,我准备在东都置办一
宅院,以后归到三娘名
。”
郭家祖母皱着眉说:“我知你最喜
三娘,可叫其他人知
了岂不是伤了她们之间的
分?”
唐代除非达官显贵之家,鲜少有给女单独置产。主要是律法上不太承认女
对财产的所有权,不少“绝
”之家得招赘才能保住自家私产,否则的话她们家的产业可能会被族
兄弟侵吞。
若是充当嫁妆倒是还可以,因为女嫁妆是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家无权私自动用,离异或丧夫后是可以携产改嫁的。可三娘才这么小,现在就开始添置嫁妆未免太早了些。
郭家祖父哼:“三娘得了不少赏赐,算
来也差不了多少,其他人真要有脸闹腾就让他们也靠自己得些赏赐回来。”
他也是思量许久才琢磨着在洛置产,一来圣人时常在东都这边
住,他们在这边没宅邸不太方便;二来是三娘从小比别家小
都有志气,他这个当祖父想尽可能给她多些支持。
听到丈夫这么说,郭家祖母也没再多言。
她十几岁便嫁到郭家,与丈夫生儿育女、辗转各地,这么多年来也算持家有,把十来个儿女都抚育成人,哪怕其
有些孩
是妾室所
她也不曾薄待过,还是老二媳妇帮忙掌家以后她才能松快一些。
说实话,众多孙辈之她也最喜
三娘,不光是因为她嘴甜会说话,还因为她本
就是个特别贴心的孩
,到了外
看到什么好东西绝对不会忘记家里人。
倒也不是说其他孙儿不孝顺,只是人老了就是想要人多陪陪自己。这么多儿孙里也就三娘每天都兴
采烈地跑过来与她们说话,从来不把向
辈请安当成什么不得不
的苦差事。
就三娘那个,你不想见她她还要难过好久哩。
这样的宝贝孙女叫人怎么能不稀罕。
夫妻俩把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