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176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问了和始皇一样的疑惑:“这次的书怎么这么少?”而且都没几本有用的书,都是些闲书。

    刘彻有些嫌弃,没注意霍去病蠢蠢动的神。

    但卫青注意到了,霍去病刚抬手就被他制止住,“你什么?”

    霍去病连忙比了个噤声的动作,“舅舅小声,我就想看看那个《法医秦明》是什么。”是不是真如天幕说的那么恐怖,看了会怕到不敢睡觉。

    卫青觑了他一,“陛没说要买,你老实。”

    趁没人看过来,霍去病竖起一手指,“舅舅,我就买一本。”

    卫青:“不行。”

    “那我给卫伉买本《柯南》?他生辰快到了。”

    卫青再次拒绝:“不行。”

    霍去病:“……”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太好了!天幕这次没有什么特别贵的书,省钱了!

    再攒攒他就能攒到百了。

    真不错!

    【不好意思!刚才收到私信才发现把这几本书给忘了,《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大明英烈传》《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儿女英雄传》《隋唐演义》这八本是明清经典传记小说,不拆,八本一共145。

    链接已上,刚才私信清清的宝贝可以去单了,因为这次失误,直播间延迟10分钟关闭。】

    李世民:“!!!”

    为什么会有《隋唐演义》!

    尉迟恭指着天幕,惊叫:“陛!《隋唐演义》!”

    李世民:朕知,你冷静,它不拆卖,买八本会亏死。

    程知节也忍不住:“陛,《隋唐演义》耶!”

    《隋唐演义》应该比《国演义》彩吧?

    大家都是皇朝末年十几路诸侯争霸,名将谋士也都不少,而且大唐平息战比国快多了。这难不是说明他们比国那帮武将吗?

    国那些个武将个个都得勇武不凡,写他们肯定也是吧!

    期待jpg。

    着众人期待目光的李世民:“卿们,这真的太贵了。”买不起啊!

    洪武时期

    朱元璋本以为这次没什么书可买,都想让大臣们散了,却不想天幕又上了一批书。

    其他也没什么,就是那本《大明英烈传》。

    朱元璋心一动,英烈传,说谁的?

    朱樉语气快地:“父皇,儿臣看到简介了,这《大明英烈传》是父皇的传记!”

    朱元璋一喜:“哦?是吗?”

    朱元璋还真想看看后世人是怎么写他的,可问题是这书它不拆啊,145抢钱啊!

    宋仁宗时期

    赵祯:“???”

    包拯到底了什么,有《包公案》《侠五义》《七侠五义》这些也就算了,怎么还有《小五义》《续小五义》这样的书?

    不止赵祯有这个想法,大臣们更是酸成了柠檬

    为官不是求势,就是求财,有抱负的求青史留名。

    多少人为求青史留名奉献一生,包拯倒好,啥也不用,名从天上来。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说岳全传》是岳飞的传记吧?”至于《儿女英雄传》一看就不是大汉的,这么说这八本没一本是大汉的。

    刘彻心里啧了一声,喊:“主父偃。”

    主父偃不敢置信地瞪大睛,陛疯了吗?这八本没有一本是写大汉的啊。买它们作甚?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没有这么多余额。

    主父偃刚站起来,就:“陛,臣买不起啊。”

    刘彻:“谁让你买了?”

    主父偃:“??”那好好的叫他什么?

    “朕是让你为平侯和冠军侯写传记,名字朕都想好了,就叫《大汉双璧》。”

    主父偃刚松了一气,闻言心里又是一,“陛,陛,写传记这事臣不擅啊,再说了论文采,臣也不如司卿啊。”

    “朕怎么把司相如给忘了,”刘彻满意地拍了拍主父偃的肩膀,“你倒是提醒了朕,回让司相如多写几本传记,把你也写去。”

    主父偃连忙谢恩,“多谢陛。”

    直播结束,天幕变暗,赵祯终于有时间和大臣们讨论为何包拯和狄青可以免费买书,而他们不能了。

    “启禀官家,微臣以为是因为二人在书是重要角,而且赠品也有他们的画。”

    赵祯一想,觉得有几分理,颔首,“若是如此,那之前……”

    不对!赵祯霍然起,“照卿这么说,之前的书凡是重要角都可以免费买了?”

    那之前现那么多次大秦!!

    “这,臣也不确定。”毕竟这是一回啊。

    赵祯烦躁地挥了挥手,“罢了,先看看书都写了什么吧。”

    两书,赵祯拿了一,另一给了同书门

    赵祯这一看,就看到了半夜。

    看到狄青史书上的结局唏嘘不已,书里写着欧修带弹劾狄青,让他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京,狄青抑郁而死。

    再看书所写的原因,赵祯脸黑了。

    只因书——欧修番两次带弹劾狄青有谋反之心,让仁宗免去狄青的枢密使之职,贬京去。

    仁宗犹豫再还是听了欧修的建议,免去了狄青枢密使之职,给了一个同书门平章事的衔,让他去陈州任职。

    虽然仁宗和欧修各有立场,但是所谓的立场不过是为了他们的位置更稳固罢了。

    汉唐时就没有武将吗?人家的武将难天天想着谋反吗?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势是多方面形成的,不仅是因为武将有兵权就不安分。

    结果宋朝把藩镇割据的原由全归功于武将掌兵权上,加上赵匡胤是陈桥兵变,龙袍加才当上的皇帝,从这以后就更加严防死守的防着武将,生怕他们也来一龙袍加

    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灯。

    成天防这防那,最终把自己防得不过是个稍大些的藩镇割据政权罢了,连大一统国家都不算。

    白瞎了大宋了这么多人才,生不逢时。

    既然赵家皇帝的里就有问题,还不如掘了赵家皇帝的,换一个皇帝上去,改变这重文抑武的陋习。

    免得几十年后,金军南,靖康国耻。

    赵祯看到这里看不去,他气愤地合上书。

    人见到赵祯起连忙过去伺候,却不料赵祯形摇晃,看起来一副要昏过去的样,“官家,可要传太医。”

    赵祯胀痛的额,摆手:“朕没事,只是起得猛了。”

    赵祯抬步走殿,望着月叹。

    枢密使一职向来由文官担任,只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