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169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三十一 包拯才是最受

    “要是当官的都能像包大人一样铁面无私, 公正廉明该有多好?”

    听着百姓们对好官的期待,一个瘸男人不屑:“别想了,这样的好官能有几个?要是当官都能这样, 这包青天也不会这么名了。”

    就是因为少所以名气才大。

    当官的能有几个是不贪的呢?

    宋仁宗时期

    沉默,沉默,沉默是今日的朝堂。

    众人神不由自主往包拯上瞟, 嘶, 这书是谁写的,都快把包拯写成神了,太师可是当朝正一品,从四品也敢跟太师这么说话,这是以犯上啊!

    而且龙虎狗三铡刀,上至皇亲,至黎民百姓都可先斩后奏,有一说一, 恐怕官家都没有这个权力。

    官家的圣旨必须要经过书门和枢密院, 书门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圣旨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 审度可否, 再经过付录门省审读,才能颁发。

    包拯这个先斩后奏,还掩门拒圣旨,对圣旨不不顾非要死犯人的行为, 就离谱。

    官家要真对一个臣信至此,先皇的棺材板都要不住了。

    还有!开封府尹位置特殊, 本不可能让臣担任,开封府尹基本等于太位,怎么可能会让臣担任。

    包拯那是权知开封府!!最多相当于开封知府, 只能经济创收什么的,其他的兵调动,想都不要想。

    写这本书的到底有没有了解过宋朝的官员制度啊!?就瞎写。

    他们随便写写都能比这好吧。

    想到这里,众人心一动,他们嘛不自己写呢,连包拯都能化文曲星,名留青史不说,更是家喻晓,无人不知。

    要是他们自己写自己,让孙一代一代传去,将来未必不能达到包拯的度。

    包拯本人被看得有些不自在,不过心里却有些暗

    要不是不合时宜,他都想喊一声“好一个有公无私,有法无。”

    这很符合他当官的初衷,为民请命,造福一方。

    可惜人力有穷,很多事,都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到的。

    包拯是了,但庞籍心里堵得慌,理他都懂,但书的反派能改个名,别叫庞吉了吗?

    赵祯已经不想说话了。

    尚方宝剑,如朕亲临;御赐铡刀,如朕亲临;御赐印信,如先皇亲临。

    呵呵。

    有这么多可以代替皇权的东西还要他这个官家什么?

    简直离谱。

    大秦

    秦始皇难得赞赏:“彩!”

    好一个有公无私,有法无,这样的人才简直就是为大秦量

    怎么就跑到尚儒的宋朝去了呢?应该来他的大秦才是。

    秦始皇无比可惜地摇了摇,目光转向自己的大臣们,“众卿可看到了‘法’的魅力?”

    提到‘法’,法家的李斯瞬间支棱起来了,一改往日的兢兢战战,躬:“陛远见,以法治国可清吏治,可正朝纲……”

    朝臣们听着李斯洋洋洒洒夸了一通法家思想的好,以及狂秦始皇彩虹,众人:“……”

    但秦始皇显然很受用,他看着李斯满意地,还是李斯好用,“天幕这次说的故事很不错,趁着这东风,把新编的律颁发去,务必要讲解清楚每一条秦律存在的好。”

    没错!就是好!过去黔首们只看到秦律严苛,却看不到秦律存在的必要

    新秦律删了不少容,废除了不少刑罚,比原来的秦律宽容,加上天幕背书,一定能被黔首接受。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狠狠羡慕包拯的待遇,三铡刀啊!上至皇亲,至平民百姓都能铡,这是多么大的权力。

    原以为卫霍已经很受陛信了,没想到一山还有一山

    和三铡刀相比,卫霍的恩算什么。

    如果他们也有三铡刀,他们也能一个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好官。

    没有三铡刀,尚方宝剑也行啊。

    汉朝也有尚方宝剑,不过并没有什么先斩后奏的权力,只是尚方令、尚方丞为陛制作的御前刀剑罢了。

    由于锋锐无比,利可斩,也称为“斩剑”。

    和后世如陛亲临、可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差远了。

    这宋朝的臣怎么过得这么舒服呢?

    对了,宋朝还有不杀士大夫的规矩(宋朝之前的士大夫并不单指文官、读书人,在汉朝所有官吏都是士大夫),可太幸福了!

    洪武时期

    朱元璋无语:“要不是看过《宋史》,朕都要信了。”

    史书里记载的包拯可没这么大本事,而且宋仁宗一朝文臣众多,先有寇准、丁谓等人,后有范仲淹、欧修、司光等人,包拯在这些人并不算很名。

    没想到因为一些小说戏曲竟能颠覆至此。

    朱权:“父皇,这书怪有趣的,不如买来吧?”

    朱元璋不悦地瞪了他一,“你脑被驴踢了?这书全是胡诌的,就没几句是真的,买它作甚?钱烧得慌?”

    他之前买的书消失了好几本,要不是他命人火速追回锦衣卫指挥使,恐怕他的书都要保不住了。

    时隔半年,他这会还在心疼呢,这瓜娃居然还提议买这没用的闲书,找呢。

    “怎么会没用呢,书里有好多……”朱权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忘了《洗冤录集》大明也有了。

    这么看,这书确实用不大。

    可是……好想看怎么办?

    【随着一声“开铡”,庞昱人落地,庞太师哀伤过度了过去。

    包拯起谢:微臣多谢公主及时赶到。

    赵凌舒:不必客气。

    陈州一案圆满落幕,包拯从庞昱住被吞掉的赈灾银,可惜只剩不到三分之一了。

    看陈州饿殍遍野,卖儿卖女,包拯心里很不好受,可他为人清廉,把俸禄都搭去也不过杯车薪。

    赵凌舒第一次见到这惨状,心里堵得慌,这还是宋朝最鼎盛的时期呢,居然还有这么多人饿死,若是往后,那不是要死更多人?

    而且这些人本可以不死的,是贪官贪了他们的赈灾银

    这一刻,赵凌舒觉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一个昏庸的皇帝,就算国家再富庶,有再多的忠臣良将也改变不了什么。

    对皇帝来说,平庸就是原罪。】

    宋仁宗时期

    赵祯脸涨红,气得一掌拍在龙椅的扶手上,但扶手是金龙,没拍响声反而把自己的手拍疼了。

    可作为皇帝,他又不能喊疼,只能憋着,一时间脸变得更难看了。

    一些掐媚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