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12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数字光是摆在那儿就让文哥儿开始了,更别提去分析理它们。

    这是怎么回事?!

    才过去短短一个月,教学容就从“1+1=2”变成了“请解微积分题”了吗?!

    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哟!

    文哥儿皱起小眉盯着那些令人秃的数据老半天,决定……叫金生去把几天没见的王文素喊来。

    等王文素也在杨廷和的课堂上有了簇新簇新的旁听座位,文哥儿总算舒服了。

    好朋友,一起走!

    谁不题谁是狗!

    到午,一群年轻人才终于从可怕的数学图表里挣脱来。

    文哥儿颠跟着杨廷和跑去蹭饭,就见到李东正和个生面孔在那边吃饭边闲聊,那模样瞧着很哥俩好。

    待在翰林院这么久,文哥儿早把翰林官认了个遍,这人却是他没见过的。

    文哥儿取了自己的饭蹬蹬蹬跑到李东边坐捺住满心的好奇乖巧喊人:“先生!”

    学生都过来了,当老师的不得给介绍介绍?

    李东一瞅,一读懂了自家学生那乌溜溜的睛在讲什么。

    李东给文哥儿介绍:“来,喊师叔。”

    原来这人正是在山西任满归来的杨一清。

    杨一清才仕途就任实职,这几年更是直接去了基层,负责地方上的文教工作以及诸多琐杂政务。

    比起谢迁他们这些养尊优的清贵翰林官,杨一清看起来少了几分风雅致,多了几分潇洒疏朗。

    即便相貌说不上多俊,浑却透着极不凡的气度,叫人一看就知晓他绝不是等闲之辈。

    杨一清早从李东知晓文哥儿的存在,笑着招呼:“你既然是西涯学生,往后确实该喊我一声师叔才是。”

    文哥儿两一亮。

    世上居然还有师叔这一重关系!

    他有四个先生,不知会有几个师叔师伯!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老师带来师伯师叔,师伯师叔带来师兄师弟

    文哥儿:叔伯兄弟无穷尽也!

    言官(起袖):这个姓王的,从三岁起就结党营私

    文哥儿:?

    更新!别着急,还有五天,就拥有新全勤了!

    注:

    1王华沉金:参考《玉堂丛语》,写的时候稍有改编(毕竟要骗小孩)

    原文:“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

    2《明史》关于杨一清的记载:

    “杨一清,字应宁……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迁山西察佥事,以副使督学陕西。一清貌寝而,好谈经济大略。在陕八年,以其暇究边事甚悉。”

    又捕捉到一个貌寝!hhhh

    貌寝老丘√

    貌寝李东

    貌寝杨一清√

    大明得不帅联盟喜提新人!

    杨一清这次只是接完工作回京暂住等待吏给他安排新差使,看起来并不会留京城,是以目前只住在朝廷安排给他的临时落脚

    来翰林院蹭饭,也是李东力邀他过来的师兄弟俩许久没见合该坐来吃吃聊聊。

    文哥儿以一己之力夹在别人师兄弟之间力求在新现的师叔面前刷刷存在,总觉这重师叔侄关系特别新鲜。

    李东两人也聊了好一会了倒没在意文哥儿跑过来横一杠。

    李东还给文哥儿讲了讲杨一清这个师叔的光辉履历。

    说起来无非又是“七岁能文过目不忘,无书不读,八岁翰林读书十四岁乡试举”云云。

    文哥儿:“…………”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可恶这些大明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文哥儿决定转移话题,和杨一清说起杨廷和给他们布置的作业来。

    主要是郁闷地表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是几天没来,功课就变得这么难!

    教学难不需要循序渐的吗?!

    学生跟不上怎么办?!

    文哥儿觉得杨廷和姓杨,杨一清也姓杨既然都是老杨家的人他跟杨一清告状绝对没问题!

    杨一清:“……”

    杨廷和:“……”

    这真不算一家的。

    他俩都是有名的神童也都是十来岁参加乡试一考就举。可祖籍差得远一个是云南的一个是四川的,哪能说是一家人?!

    不过文哥儿年纪实在太小了大家也没和他掰扯太多。

    杨一清对文哥儿所说的功课容倒是很兴趣细细地问了不少关于图表绘制的事。

    文哥儿属于没有话题都能和人聊半天的有话题那可就更来劲了一气把自己知都给杨一清介绍了一遍,什么表格曲线形图饼状图都讲得

    不时还掏携带的小本本给杨一清示范几笔。

    简直图文并茂!

    杨一清是个很擅聆听的人,不时会提些令文哥儿觉得“这个问题太妙了”的疑问,叫文哥儿说得非常尽兴。

    连李东这个对图表不甚兴趣的人,经文哥儿这么一讲都觉得还有趣。

    只给他看这些图表,不让他看原始数据,还是很不错的。

    杨一清这几年都在山西布政司活,接的都是地方上的事务,平时也会与当地不少晋商。正是因为了解地方事务有多繁琐,他对文哥儿这些直观的图表展示法才格外兴趣。

    等文哥儿去跟钱福他们一起赶作业,杨一清就找杨廷和聊了起来,两人都不算多话的人,有了共同话题之后却是得十分愉快。

    杨廷和自己埋钻研了一个多月,终于有人可以和他尽讨论,自是逮着杨一清探讨起关于图表绘制的心得会来。

    李东听着听着发现他们聊的容渐渐变得难懂起来,悄无声息地退了这场对话。

    算了算了,他最后看看他们的讨论成果就好,有些东西是勉不来的!

    考虑到李东他们手都有活,杨一清和杨廷和约好改日再叙,离了翰林院为自己的新职位跑动去了。

    地方官回京等着吏安排新差使,免不了要上活动一番,争取能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和职务。

    杨一清还算好的,他幼时以神童荐翰林院读书,阁阁老与诸多朝臣都与他有旧,谋个好去用不着费太多功夫。

    转到了年底,杨一清的新差遣就来了,是去陕西当察副使兼督学,统陕西文教工作。

    这意味着往后整个陕西的读书人想要陕,大都必须先过了他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