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11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生,嘴上没说什么,平时却愈发寸步不离地跟着文哥儿,每每文哥儿还没说要什么,他就直接给文哥儿递上了,照料起文哥儿来不可谓不尽心。

    这样他也还觉得不够。

    因为文哥儿和一般小孩儿不一样,文哥儿真正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并不多,多只是去别人家客时需要他们跟些罢了。

    文哥儿更多的还是带着他读书。

    算来还是他白赚了接这么多书和这么多好老师的机会。

    金生夜里思来想去,觉得自己也只有把书读好,争取能跟着文哥儿考个功名,努力成为文哥儿的左右臂膀。

    那样才能对得起文哥儿对他的许多的好以及给他的许多的机会。

    小孩儿还算是比较安宁的。

    这个腊月文武百官都忙翻了,都忙着跟这次地震引发的诸多变故。

    连王华这个翰林官都是早晚归。

    等王华可见地闲了来,文哥儿才缠着王华问起朝的事。

    京畿地震倒是还好。

    别救灾还可以仗着天皇帝远虚作假,变着法儿从捞钱,京畿一带可是天,谁敢来可是要掉脑袋的。

    朝一心的,安排赈灾事宜来可不都要多迅速有多迅速、要多尽心有多尽心吗?

    办正经事的同时,朝诸臣还递了一辞呈。

    尤其是阁几位阁老以及六诸位官,全都争先上表说“最近这些灾异都怪我厚颜无耻地占着现在的位置,您把我撤了吧”。

    这可是古代官场的一特殊风景线。

    自古以来国人都讲究“三辞三让”。

    比如上给升职时你得上书表示“我不我不要”,来回推辞个几次才接受。

    再比如官员辞职的时候上必须再三挽留。

    哪怕真的要批准官员致仕回老家,也得来回走几次挽留程,足了不舍的姿态才忍痛把人放走。

    要是你一辞职皇帝就批准,说明皇帝对你已经很不满了!

    当初王恕就曾经对着宪宗皇帝辞职好几次,有次宪宗皇帝实在不耐烦了,“不经意”地往他辞呈上批了个同意。

    王恕只得怀揣着满心愤懑卷铺盖回家去,直至朱祐樘登基才被请回来坐镇吏

    现在能位的,一个两个写乞避位奏疏的经验都不少,写起这玩意来简直不要太熟练。

    个个都排在刘吉后面及时递上词藻优、语句工整的完奏疏,争取不最后一个卷的人。

    这么多位权重的大臣一起表示要引咎避位,朱祐樘肯定是不能批的。

    相反,他还要诚挚地对他们行挽留。

    毕竟要是一少这么多人,朝廷还怎么运转去?

    更何况他们站来引咎避位,也是替他这个皇帝挡刀了。

    要是刘吉他们不争相把这场灾异揽到自己上,那别人就要说朱祐樘这个皇帝是不是德不位?

    你看人宪宗皇帝好几年不上朝,大明都还一直风调雨顺,怎么到你就这里旱灾那里洪灾,连京师都来了个地龙翻

    这些忠心耿耿的老臣,他一个都不能让他们走!

    朱祐樘费了颇多,才算是把递了乞避位奏疏的老臣们都留了一遍。

    文哥儿听他爹讲完朝这场浩大而彩的集表演,不由关心地问:“丘尚书也上书了吗?”

    王华的表顿时有微妙。

    前些天尚书李刚求过致仕,所以这次李尚书没站来。

    剩的吏、兵、工这四尚书都跟着阁老们一起上书乞避位。

    这么算来,六主官就只剩丘濬这个礼尚书没站来上书了。

    文哥儿一看他爹那表,顿时懂了。

    难怪老丘人缘不好,连这活动都不参与!

    不愧是你,老丘!

    文哥儿见朝野外都风平浪静了,地震瞧着也不会再有余震,便央着他爹让他门找老丘玩去。

    老丘还欠他一顿饼来着!

    王华没拦着文哥儿,只叮嘱:“我与你讲的事你别到瞎说。”他说完又觉得不够,又补充了一句,“也别写文章里。”

    要是文哥儿没拜李东为师,王华倒不怕他写。

    可文哥儿已经拜了师,要是他敢瞎写的话,估计要不了多久就全天都知了!

    文哥儿沉浸在自己上能吃到心心念念的“庆功饼”的喜悦,哪里有耐心听他爹啰嗦,连连:“我晓得的,我晓得的。”

    说都没说完呢,人就已经蹿到门边,兴冲冲喊上金生一块门去了。

    显见是这些天把他给憋坏了。

    文哥儿溜达到丘濬家,就见丘濬坐在那儿捧着本书在看。

    他跑到丘濬边坐,哪里还记得他爹的叮嘱,一开就好奇地问丘濬怎地不跟刘吉他们一起上书。

    大家都上书,就你自己不上,多不合群!

    丘濬闻言冷哼一声,睨了文哥儿,问:“你爹跟你讲的?”

    文哥儿这才想起他爹让他别到说呢,立刻说:“我问的!”

    丘濬:“我若想避位自然会避位,何必凑这个闹。”

    这没甚意义的事,他才不乐意去

    他最推崇的汉文帝、汉宣帝时期的法。

    汉文帝是逢灾异则求言,让天人指言得失,并让各地向朝廷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

    汉宣帝则是每逢灾异则求才,让天郡国举荐治的两个人才给朝廷。

    从此不是日、星陨,还是地震、山崩、旱、疾疫,朝廷都将广开言路、广纳贤才,施政者能及时知自己是否有过错,怀才者也能及时得到朝廷重用。

    这才是对天百姓有益法。

    只可惜理大家都懂,愿意这么的君王却太少了,愿意这么的臣也太少了,否则汉祚也不会只有三四百年。

    合该千秋万代才是。

    丘濬觉得这“集乞避位活动”没甚用,他要是上书乞致仕,那肯定是因为撑不住了,不想占着位置尸位素餐。

    这些想法丘濬书里都有写,文哥儿跟着整理纲要时也读到过,自然明白丘濬是对这表面工作没什么兴趣。

    文哥儿本也不是冲着这事来的,见丘濬对这话题不兴趣,他上转正题:“我们还饼吗?上次都没成!”

    丘濬:“如今朝都忙,陛怕也没空看我早前呈上去的奏疏。”

    这话的意思是“你饼没啦”。

    文哥儿睁大了,明显很受打击。他说:“您就不能去给陛提个醒吗?”

    朱祐樘不看奏疏可以忍,没饼吃不能忍!

    丘濬:“京师刚地震完,我岂能在这节骨上去求陛看我的奏疏?”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