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 戏明 第10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人听了可能不信,他倒是信的,毕竟他自己就是想一是一,一会想这样一会又想那样。

    “您都不告诉我您写了,我还是从先生那儿听说的。”文哥儿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继续批评丘濬,“所有人都知了,我最后才知!”

    丘濬冷哼:“朝廷里的事说给你个小孩什么?”

    文哥儿没话说了,只能哼了回去:“等我大了,也要对您说‘朝廷里的事说给你个老什么’!”

    丘濬:“…………”

    反正等这小大他估计都已经土了,说不说。

    就是吧,李西涯这话特别多的家伙,到底要败坏他名声到什么时候?!

    作者有话说:

    老丘:仇恨值+1+1+1+1+1……

    文哥儿:探探脑jpg

    老丘:放心,不是对你的,是对那李西涯的

    文哥儿:那就好

    李东:?????

    更新!真不容易,全勤牺牲以后终于在白天更上了!

    注:

    1老丘的《乞储养贤才奏》:参考论文《明代成化至正德年间庶吉士制度研究》

    2前面写过的,老丘把书自荐上去没人理,郁闷了几年又整理一份摘要上去再次自荐hhhh

    现在他就是于在埋给自己的书摘要的阶段,结果不小心被文哥儿骂了!

    老丘:这孩虽然骂我,但是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坏的是李东

    文哥儿四位先生都在翰林院李东他们都是当面指

    瞅着文哥儿每天到院时间都准时,谢迁索把他的旬考也免了,好歹让文哥儿拥有个完整的旬休日。

    对于自己小小年纪就要持上学这件事,文哥儿没多少不满反而觉得翰林院特别好玩。

    今科在翰林院学习的庶吉士有二十人除了钱福他们三个一甲保送生外挑上来的都是新晋士之的佼佼者。

    文哥儿看书遇到有什么不懂的,大多可以先找他们解决实在讨论不结果来再一起去找谢迁他们。

    可以说是随便走两步就是个士连翰林院给翰林官和庶吉士们的皂隶大多都是识字的。

    文哥儿这学上得特别开心,既不会很受拘束,又有很多有趣的人陪他玩儿。

    倒是丘濬知晓他旬休日不用到跑了叫他跟着整理《大学衍义补》的摘要。

    这小不是说应该学司光编《资治通鉴目录》吗?

    那就学起来好了。

    人司光可不是自己一个人编《资治通鉴》的,而是带着家弟以及大批学生一起。

    丘濬见文哥儿一脸拒绝睨着文哥儿:“不是见天说要把我家当家,这会儿又不当了?”

    文哥儿没想到丘濬还能拿自己的话来堵他后路。

    唉,老丘学坏了!

    想当初,老丘是多么正经、多么淳朴一个人!

    文哥儿只能着鼻帮丘濬打手他对里程颐、朱熹、司光等人的发言着实不兴趣。

    偏这些人又是理学著作常客看得来他们想把礼教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试图以此澄清世、教化天

    对这容文哥儿的建议是:删掉删掉,统统删掉!

    一句都不要!

    丘濬脸

    很想立刻把这小赶走。

    丘濬气让自己忍住别骂人。

    这么小的小孩儿看不懂这些理学髓也是正常的他不和这小计较!

    “为什么要删掉?”丘濬追问。

    文哥儿见丘濬脸臭臭的一看就知丘濬自己对这些容很满意。

    看看丘濬遇上这些容每次都能洋洋洒洒写个一两千字的评知了,这可全是他的得意之笔!

    文哥儿说:“这些容别又不是没有,我都在别看到好几回了。要是大伙打开您的书一看,觉得您写的又是老一,他们就不会往看啦!”

    文哥儿说的是实话,如今大家都去研究理学,当世大儒也大多是理学名家。

    这些容可以说是陈腔滥调都不为过。

    更别提丘濬还补充一大堆又又臭的私人小作文。

    这些容无异于给天人写个《思想德守则》——

    首先阐明主旨:我们要当个有德的人。

    接着开始解释:什么是德?德会如何影响个人乃至于整个社会?我们应该如何提升所有人的德修养而共同构建德社会?

    有理吗?

    很有理。

    有人看吗?

    狗都不看!

    反正文哥儿一看就要皱起小眉,一副臭不可闻的难受表

    丘濬却固执地:“这是理学之本,不说过几次都得继续说,著书岂能一味地求新求奇?”

    他任国祭酒时最不满的就是年轻人写文章经常追求奇峻,一个劲地用那些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淘换来的奇词怪典,一度想努力把这歪风邪气掰正。

    见丘濬持己见,文哥儿怪里怪气地“唉”了一声,摇晃脑地给丘濬背起了《论语》:“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这是孔一个学生慨的话,意思是你劝谏君主太频繁,君主很快会烦透你;你劝诫朋友太频繁,朋友很快会疏远你。

    人和人之间还是要保持距离,劝不听就别劝啦!

    文哥儿似乎觉得光背《论语》还不够,又接着背另一句和它相呼应的话来:“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这是《礼记》里的。

    大意是你屡次规劝君主他都听不去,你就可以跑路了。

    这样你保住了小命,君主也没人烦他了,对你好,对君主也好!

    丘濬:“…………”

    好家伙,这小不是在学《秋》吗?

    怎么又读起《礼记》来了?

    要知科举一般是在五经之选一经专治,很多人选了一经便不必学另外四经。

    通学之才倒也不是没有,像文哥儿他爹就是五经皆有涉猎。

    王华本经是《礼记》,可他在《秋》《易经》的造诣竟也不于专治这两经的人!

    难文哥儿这一像了他爹?

    至于文哥儿话里话外说他不听劝,丘濬也没放在心上。

    他要是听劝的人,就不会经常和人拍桌吵架了。

    丘濬哼:“你比对着我整理来的容编个目录就好了,话那么多什么。”他说完又教育起文哥儿来,“俗话说‘贪多嚼不烂’,你平时泛读各家文集也就罢了,五经到底治那一经还是得好好选。”

    文哥儿也知科举里五经是选修的,谢迁早就仔细给他讲过。

    由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主治哪一经,所以《诗》《易》《尚书》是最门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