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 - 第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时候碰见明的,光讲价就能讲十多分钟,要是碰见冤大,像前这位,一不还价的,一单能赚两单的钱。

    但不还价还夸他实诚的冤大,他拉车一年多也是一次见。

    林家三浑然不觉被宰,车后存款由不足十元变成了不足五元。

    这里是服装厂的家属楼,林家原本住的是面包厂分的平房,几年前,林大嫂主添钱把原来的三间平房置换成了这里的三间楼房,原夫妻俩去年带孩回来过一次。

    虽然都是三间房,但楼房这边的面积比平房要小,只是条件更好,冬天有气,每层楼都有卫生间,虽然都是公共卫生间,可住平房是好几个大杂院共用一个,厨房直接安在了门的过里,里面的不到四十平的三间房被分隔成一间客厅和四个卧室。

    因为天刚蒙蒙亮的缘故,筒楼里静悄悄的,没什么声响。

    咚,咚咚。

    敲门声格外清晰,林父林母住在由原来客厅分隔来的卧室里,简单来说就是把这原来的客厅一分为二,一半为客厅,另一半当卧室用,卧室和客厅之间只隔了两个衣柜和一布帘,走廊过里的脚步声老两都能听得到,更别说敲门声了。

    “老快起来,是不是小北他们回来了?”林母推了推旁边的林父,自己也赶披上褂,趿拉着布鞋去开门。

    林父慢了一步,摸索着镜,刚掀开帘,就看到站在门外的小儿一家。

    “快让孩来。”林父哑着嗓,“自从接到你们的信,你妈这几天晚上就没睡踏实过,总算是盼到你们来了,赶来坐,肚饿不饿,老婆你赶给孩饭,房间都给你们收拾好了,要不先休息一会儿,等饭好了叫你们。”

    林母早已红了眶,一边把小孙女往屋里抱,一边唠唠叨叨:“孩都瘦了,去年就说让你们把孩,我在家不上班多一个孩也能照顾得来,非不听。”

    虽然足了心理准备,但到了跟前,林二少还是喊不爸妈。

    姜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曾经的演员,虽然演技不怎么样,但对喊陌生人爸妈有经验。

    “爸妈,行李放哪儿?”

    自然是放在卧室,林母抱着孙女,打开左手边的卧室门:“都给你们收拾好了,早在搬来住的时候,这间房就是给你们准备的。”

    当年大儿媳要把平房换成楼房,她们老两把家里的积蓄拿来大半,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留一间房给小儿,为此还着老大两立了字据。

    家里人多,总共改了四个卧室来,次卧没动,主卧一分为二成了两间,又在客厅间隔来了一间卧室,每一间都不大,她们老两住一间,老大两一间,老大家的两个孩住一间,剩一间是留给小儿的。

    小儿没回城之前,这房间一直当成杂间来用,前几天收到信,她就赶把房收拾了来。

    房间里放着一张上铺,床是靠墙放的,床的另一边摆放着一个衣柜,单是这两样东西就已经把房间满了,没有窗,也没有桌

    别说林二少了,姜在嫁豪门之前也没住过这么小的房间,床看着也就一米宽,实在很让人担心夜里会不会掉来。

    哪怕有心理准备,但在直面这间房间的时候,还是觉到了满满的压抑,太小了,太暗了。

    林二少浑难受,他很难想象三个人往后住在这样的房间里,没有幽闭恐惧症也能病来。

    不过看着满脸激动的老两,林二少什么都没说。

    放行李的功夫,林家老大林向南和媳妇顾青都从卧室里来了。

    顾青着肚,她已经怀六个月了,这个孩是上辈没有的,赶在计划生育之前要的,希望是个小囡囡,她有两个儿,却没有一个女儿。

    “你们一家可算是回来了,自从收到你们的信,爸现在一班就往家赶,妈更夸张,跟人借了不少票,就等着你们回来了。”顾青边说着,边从兜里掏几块糖递给小侄女,“安安吃糖。”

    “谢谢大伯母。”林年年接过糖,好奇的打量着书的女主角。

    和她想象很不一样,女主角着星爷电影里包租婆式的狮,穿着白睡裙,可能是因为怀的缘故,人显得很富态。

    不像电影电视剧里的女主角,看起来很普通的一个人。

    “安安真懂礼貌。”顾青夸,“这孩上育红班了吗?”

    和她肚里的孩一样,侄女林安也是上辈没有的。

    上辈她嫁过来后没有接婆婆的班,后来知青乡的政策来后,婆婆把工作给了小姑,公公把工作给个小叔,家里谁都没乡当知青。

    小叔的运气很好,本来接公公的班是去车间工人,可小叔只在车间待了半年,就拜了运输队的队为师,后来又调动关系成了运输队的司机,司机的福利可比普通工人多了。

    这还不算完,上辈小叔和姜一直到七六年才结婚,七七年恢复考,两个人居然都考上了师范大学,上大学的时候还生了孩,毕业后又都当了学老师,工资不低,学校还给分了房。

    除了因为计划生育只生了一个女儿外,小叔和弟妹上辈别提多让人羡慕了。

    重生后,她的第一个改变就是去工作,但工作岗位难得,她便想着接婆婆的班,反正小姑早晚都是要嫁去的人,不想乡嫁人就是了。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因为婆婆没有了工作,公公一个人的工作不能分给两个孩脆就一个没给,小叔了乡,小姑在报名前一天找人领了证。

    小叔乡,原本用不着乡的姜也跟着去了,去就去吧,反正两将来都能考上大学,又不是回不了城。

    七三年,小叔乡。

    七六年,小叔和姜在乡林安。

    七七年没有考的喜讯传来。

    七八年也没有考的喜讯传来。

    等了又等,一直到现在,知青回乡的政策落实,小叔一家才回城。

    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虽然她并不是故意的,虽然这些错也不全都是她导致的,但顾青心里还是到抱歉。

    “没去,我和阿北奉行快乐教育,小孩嘛,还是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从不服输的姜笑盈盈开,“我们还给孩改了名——林年年,童年的年。不过阿北也说了,寓教于乐,让孩在玩耍学习,年年给辈们背段诗吧。”

    她才不会说凤凰屯生产队没有育红班呢,连小学都要到隔生产队去上。

    姜看向女儿,背段的难的,一听就很唬人的。

    林年年眨了睛,收到。

    “浔夜送客……”

    “冰泉冷涩弦凝绝……”

    “夜忽梦少年事……”

    “朝秋月夜……”

    “……江州司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