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气死康熙了吗(清穿) - 今天气死康熙了吗(清穿) 第5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怎么能说是记恨呢?”胤祚竖起一短短的小指,啧啧两声,小指欠扁地摇了摇,“那是我小小年纪记好,不吃亏。”

    康熙:“……”特别想把那欠扁的小回去。

    好在一刻,那指真的被了回去。

    是太担心六弟再这么挑衅去,上会开一座御园,亲自动的手。

    胤祚不拆太的台,手指被回去了就很给面地握成小拳,不再冒来挑衅康熙可怜的神经。

    可他这随时随地气康熙却非常听太话的模样,更让康熙生气了。

    这小本没有搞清楚谁才是他亲爹,最该听话的对象是谁。

    康熙决定趁着今天这个时机,让臭小好好明白明白,什么叫大人的险恶。

    “过来,别让朕说第三遍。”

    那里明晃晃的“你不会想知让朕说第三遍的场”,令胤祚和太意识听从。

    狮不愿意计较的时候,可以允许小猫咪撩他的虎须,当狮生气打算算账的时候,小猫咪只有装乖让狮打的一条路。

    胤祚默不作声地从太怀里来,直线奔赴康熙,没有半磨叽,随后把两只乎乎的小手伸来,面朝上地摊在康熙面前。

    “你打吧,我不躲。”

    小家伙胖嘟嘟的一团,平时都昂首神熠熠的,仿佛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他。

    这会儿耷拉着小脑袋,一副“打我能让你开心的话,你就随便打”的模样。

    看得太愈发心疼,恨不得把六弟拽过来藏在后,自己向前一步替他挨打。

    也看得康熙心里有怪不是滋味儿的。

    这小和他作对,平常从不说讨好他的话,每每对他好都是有目的的,不是让他别欺负太,就是想去见其他哥哥。

    看着是个傻大胆,好似天不怕地不怕,他的命令都敢随便违背的样,实则并不会及他的威严。

    真有想的事就想办法来讨好他,他不同意再去找太皇太后。

    康熙并不怀疑,要是没得到太皇太后的同意,这小会继续想办法,而不是瞒着他偷偷去。

    但是这次次当面撞他的,总得改改。

    如今的御书房只有他和太,再加一个心腹太监梁九功,要是撞惯了,将来在外面也这么,康熙是罚还是不罚?

    熊孩格还是得及早纠正,免得将来闯大祸就来不及了。

    “不听朕的话。”康熙抬起手,“啪”的落

    他没有选择戒尺等工,而是用自己的手,只有这样才知用了多大的力,也能把握尺度,免得真把这只小手给打坏了。

    “啪”的一声,胤祚整个人哆嗦了一

    疼倒不是很疼,康熙明显收着劲,只是他从小到大都是老师里的三好学生,奖状荣誉拿到手,从来没被打过手心,心里没底有怕,没控制住三岁孩意识反应。

    旁观的太和梁九功也跟着哆嗦了一

    明知康熙不会打得太重,心里依然有些担心。

    康熙的第二记手心有些打不去了,地举着手,威胁:“以后还听不听朕的话。”

    一边唾弃自己说好的严父没到,一边又有些担心太过严肃会吓着胤祚。

    胤祚抬起一双被泪睛,小嘴撅得老,“汗阿玛你不喜我,你又凶我!”

    康熙:“……”

    “你不同意我去上书房,我去找的乌库妈妈,我哪里不听你的话了?你就是借机报复!”胤祚“哇”的一声哭了来。

    “你说要听辈的话,但是你也不听乌库妈妈的话,你打我的手心,我也要去找乌库妈妈告状,让她打你的手心!”

    康熙:“……”

    太:“……”

    梁九功:“……”

    别说,还有逻辑和理的。

    “哇——”胤祚扑康熙怀里,揪着康熙的龙袍,“我再也不要理你了!”

    康熙:“……”那你倒是别抱朕这么啊。

    臭小就会是心非,就不能挑朕那些好的地方学吗?!

    第50章

    康熙地叹了一气,把胤祚抱怀里,那只几乎没红的小手,“你说你个小男汉,怎么比人家小公主还气?打你一就哭成这样,以后怎么去战场?”

    嘶——太震惊后仰,让六弟去战场?汗阿玛你认真的吗?

    胤祚惊呆了,一个不留神就抬起了雷声大雨小的正脸,惊到破音:“我去战场什么?用茶和心砸死他们吗?”

    “噗——”康熙差被自己的呛死,亏这小想得来!

    “说什么呢?”他没好气地戳了戳儿的额,也没在意胤祚的假哭,假哭总比气到打一手心就真哭要好得多。

    去战场是随说说,可他确实是为这个打不得骂不得的儿疼着,“你说你又不学习,又不想去战场,文不成武不就的,将来什么?”

    “这有什么好伤脑的?”胤祚不懂康熙的想法,“我不喜读书,不喜练武,可我喜赚钱喜享受啊,等我以后把生意,随便从指里漏一来就够你打几回仗了。”

    反正不他将来什么,只要不参与见鬼的九龙夺嫡就行。

    康熙:“……”打仗得问儿要钱,那他这个汗阿玛也当得太没面了。

    等等,让他想想,今年大臣们向务府借了多少银来着?

    大清一共有两个钱袋, 第一个是由的国库,收主要是各名目的税收,每年收上来的数量都差不多,唯有灾年会有所降。

    第二个是由皇帝的心腹大臣掌务府,主要收来源于皇家的经营,诸如各皇庄的产,投资开设的店面收益,从皇商那里得到的分成等等。

    一般打仗、赈灾、建设的资金都是从国库里的,而皇家的一应事务支都从务府,公私分明。

    因为朝廷给的俸禄不算多,京官在皇帝的活,不敢贪污,生活上比较拮据,康熙允许他们向务府借钱,并且不收利息。

    康熙原本是想着朝廷频繁打仗,官员生活不易,本来俸禄就少,要是再要利息,官员的生活会更困难,但是这个决定造成的后果就是满朝文武都向务府借钱,越借越多,只借不还。

    务府再怎么会经营,收再怎么多,也经不起那么多人有借无还——这已经相当于给大臣们的第二份俸禄了,想拿就拿,数额贼

    如果大臣们继续借钱不还,等到务府彻底没钱,就只能从国库拿。

    真要到了那个地步,或许真的会像胤祚所说的那样,康熙意气风发地想要打仗,务府都哭着喊着说没钱,还得让儿掏腰包。

    一想到那样的场景,康熙差窒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