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长夜未明 - 金吾不禁长夜未明 第20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令歌手撑着额,烛火的光落在窗前薄纱上,微微摇晃。

    侍女为她披衣,担忧地唤了声“殿”,李令歌睫轻轻颤,慢慢说

    “将沈青梧夜里火的证据稍加整理,送给沈家。沈家怎么这个女儿,我便不多问了。”

    听闻,沈家与这个二娘,关系不好。她不会与沈青梧反目,却也要给沈青梧一些教训。

    沈青梧的事到此为止,李令歌接来要应对的,则是张行简的“回敬”。

    --

    年后未开朝,关于安德帝姬的几桩弹劾便传遍了朝野。

    几亩田地的开采不良、侵田驱民,几家皇商的经营不善、违,还有帝姬与几位官员不应摆到明面上的关系、帝姬修建园林致使国库亏空……

    这些奏折摆在皇帝案

    皇帝年少,事事过问帝姬,听了这些弹劾,吵着要杀了御史。帝姬夹在间,焦烂额。

    这些弹劾尚能应对,但是朝野若有若无的声音更让李令歌在意——

    皇帝应早日大婚,早日登基,将权柄从帝姬和宰相手夺回。岂有真龙天一直受人左右、成为傀儡的理?

    无论少帝有没有被这些话影响,李令歌都私愈发恼怒。

    她知这些事方方面面有张行简的痕迹,知是自己理亏,不该对他起意。但是气怒羞恼之余,她又有几分恍神——

    张家的儿郎,有些手段,真的很像……

    昔日,张容也用这手段对付过她。

    不同的是,张容对她手;张行简却无

    --

    张家院,已至黄昏,华灯初上。

    院寂静无比,树叶已枯。仆从们在廊或说闲话,或回寝舍歇息。主舍的烛火正通明,那是郎君在理事,张家的人都不会去打扰郎君。

    侍女们只敢背着二娘,悄悄观望家那位能看不能碰的郎君——

    早冬夜里,一层霜浮起,窗开半扇,郎君坐在书桌前。

    他披着家常的宽松野服,衣微黄,两带结之。不提侍女们面红耳赤的偷看,月升半空,他已在窗坐了整整一个时辰。

    张行简提笔,在面前的桌上宣纸上,写了一个“无”字。

    他笔法隽古风,清雅十分。尾笔飞扬,最后一笔墨,像是要飞宣纸一般。

    若是沈青梧在此,便会吃惊地发现,张行简所写的这个字,和她玉佩上的那个“无”字,笔锋一模一样。

    而这正是张行简静坐于此沉思的缘故。

    张行简在嫡系行三。

    他上面有一个排行二的张文璧。

    除此之外,他本应有一位兄。但若是那位兄活着,张行简便不会是今日的张行简——

    少有人知,张行简不是张文璧的亲弟弟。

    十三年前,九岁的张行简被张文璧牵着手张家宅门,磕三拜,记在了张家嫡系名

    那年,张家父母亡故,张家大郎随后郁郁病逝。张家嫡系只剩一个张文璧,年少的娘无人可依,她需要一个儿郎,成为自己的弟弟,帮自己重振张家。

    九岁的张行简,便是在那样的环境,被张文璧从旁系

    张行简从那年起,就将“张容”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间。

    世人会事事将他和张容对比。

    病逝的张容不过弱冠,已了太傅。他与父亲齐名,被誉为“一门双太傅”。他博学多才,温文尔雅,广受世人喜。但在他早逝后,世人便不再提他,因他的存在,造成了一桩皇室的丑闻——

    弱冠之龄的张容,随父教导年少的帝姬,以及更加年幼的少帝。

    风雅的才,与貌的少女帝姬,应该有一桩故事。可是挂着师徒之名,那段故事,张家羞于启齿,皇室三缄其

    随着张家的没落,往事被掩埋,张家人枯寂。十余年后,东京城不再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帝姬,只剩一个牢牢把控权柄的李令歌。

    这些年,空旷的张家院落,只有张文璧弟二人守着。

    张行简习惯了自己成为家族的唯一希望,习惯自己被人称为“月亮”。但他牢牢记着,在月亮之前,本有过一

    那早就落山了。

    除了李令歌,谁会记得张容?即使是张文璧,在张行简大后,张文璧也不再提张容了。

    然而此时此刻,张行简不得不再次记起张容。

    他坐在书桌前,看着自己写的“无”字,又翻开一本曾过笔记的旧书,从旧书准确无误地找一个“无”字。

    他盯着与自己所写的“无”字笔法一模一样的那个字,久久不动——

    这本书,是张容的旧书。

    他意迷的那夜,拥着怀神志不清的时候,摸到的娘上玉佩上的“无”字,确实与他记忆的笔迹一模一样。

    张行简当时的心,如瞬间被一湖冰,周冷寒。

    此时此刻,他静坐屋,思考着这些:一本应消失于这世间的书法,为什么会从沈青梧上看到?

    沈青梧遇到过什么人?

    那枚玉佩,是谁给她的?

    是他多疑了,还是张容的“死”,另有蹊跷?沈青梧知些什么,李令歌又知些什么?自己被药的那夜,是否不独独是男女之间的琐事,而是有其他的谋?

    这世间,本不应有那么多的蹊跷。

    --

    “将军,再拜访过这几位大臣后,我们便应离开东京,回益州了。”

    这一夜,杨肃带着几位将军从外归来,他们提着大包小包,兴采烈地告诉沈青梧这个好消息。

    正坐在桌前着领玉佩神的沈青梧抬,淡漠无比地看着他们。

    沈青梧不吭气。

    杨肃这几日与她话说得多了些,稍微了解一些沈青梧的脾,他笑着提醒:“将军不置办些东西,回益州分给好的朋友吗?来东京富贵迷人,来一趟不容易。”

    沈青梧不兴趣:“我没有朋友。”

    杨肃看她半天,见她没反应,不得不咳一声:“就算不给其他人,博帅一路提您,您不备给博帅?”

    沈青梧恍然大悟。

    她学会了。

    沈青梧起,问:“我们什么时候回益州?”

    杨肃被她的果决得一愣一愣的,答:“上元节总得让兄弟们在东京过吧?过了上元节就该走了,不然就犯了朝廷的忌讳……将军,你这就走了啊?”

    沈青梧已经了驿亭,自然回答不了他的问题。

    --

    九桥门街市,沈青梧从街逛到街尾,却不知博容会喜什么。她不信任自己的光,逛了一圈,也没有擅主张。

    不知不觉间,她走到了街市后少人的一条巷。汴河清寒,抬看到墙后悬挂的明月,沈青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