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 - 分卷阅读19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殿,会影响到滔滔的名声。”

    “如果担心影响名声,什么事都不敢,人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意义。”赵旸严厉对曹许说,“你不要学那些文臣在意名声。“

    “殿,我当然不在意名声,我不是怕滔滔以后受委屈么。”

    “有我和嬢嬢在,谁敢给滔滔委屈。”赵旸又再次,“滔滔的事是对的,无需害怕非议。”

    “殿说得对。”

    柳七和苏轼他们喝了,他们已经在诗作赋了。

    对沈括他们一喝酒就能写诗词一事,赵旸是十分佩服的。他跟晏相他们读了四年的书,写文章倒是可以,但是写诗词就不行。

    他写的诗词太过古板生,一灵气都没有。

    晏相他们对赵旸写的文章是赞不绝,但是对赵旸写的诗词就非常疼。

    过了一会儿,柳七和苏轼他们醉的不省人事。

    赵旸先把苏轼他们送回了家,又沈括送回了太学。至于柳七,并没有把他送回群芳阁,而是把他送到太书局。

    临走前,赵旸给柳七留一张纸条,问他愿不愿意先生。如果愿意,就跟太书局的掌柜说一声,届时他会再来找他。

    赵旸和曹许并没有回,毕竟这个时候门已经关上了。哪怕他是皇太,也没有权利让门打开。他们去了曹家。

    这四年来,曹家和折家他们的关系很不错。他们这几家每年都会比试一番,谁家都不愿意输,这就导致他们这几家的士兵越练越好。

    赵旸对他们这几家的将士满意。虽然冗兵的况还是非常严重,但是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只能徐徐图之。

    还有,这四年来,赵旸一直派人从雁北地区买战。再加上,他们自己培养了战。曹家他们几家都培养一批锐的骑兵。这些锐的骑,如果遇到西夏和辽国的骑也不会差。

    这几家的将士们已经好上战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准备,就等赵旸一声令了。

    赵旸打算三年后,亲自带兵收复西夏。

    收复西夏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得堤防辽国,还有现在存在比较低的金国。

    在没有好完全的准备前,是不能贸然带兵去攻打西夏。

    三年后,所有的一切都该准备好了,届时赵旸才能放心地去收复西夏。

    第82章

    次日, 天还没有亮,赵旸就带着曹许回。因为要上早朝,他们必须在上朝前赶回里。

    刚走到, 就遇到韩琦和包拯他们。

    韩琦他们见在见到赵旸,都非常讶异。

    “见过太殿。”

    “都起来吧。”赵旸说完,朝包拯他们作了个揖, “各位先生,早啊。”虽然韩琦他们是臣,但是他们也是赵旸的先生。赵旸为学生,见到先生们还是得行礼的。

    “殿,快快请起。”包拯走上前一步,伸手扶起赵旸,随即关心地问,“殿, 昨日没回?”

    “昨日给朋友庆祝到很晚, 就没有回。”戌时末, 大门就关闭。届时能让大门敞开的只有皇帝,哪怕是皇后娘娘和皇太也没有资格让闭的大门打开。

    赵旸说着没有形象地伸了伸懒腰, 笑着说:“偶尔住在外, 早上能和先生们一起上朝也是不错的。”

    “殿, 看来昨日玩的非常尽兴啊。”韩琦笑着说

    “是尽兴的,不过也慨的。”赵旸边走, 边和包拯他们说, “昨日在太学, 看到那些没有考的学大哭, 心里很是不是滋味。”

    听到赵旸这么说, 韩琦和包拯的神一瞬间变得非常柔和。

    “殿, 您也知科举考试对学们来说有多重要。考者,自然喜万分。考不者,自然伤心难过。”

    “唉……”赵旸轻叹一气说,“万千学把自己的命运付在科举考试上,真是不容易啊。”说完,他好奇地望向韩琦和包拯他们,“你们当年考科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景象?”

    回想当年考科举的形,韩琦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张害怕吧,怕自己考不,怕自己对不起先生和家人的期望。”

    包拯在一旁附和地:“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考。”

    “所以科举考试必须公正,不然就对不起天的读书人。”赵旸的神忽然变得非常肃穆,“靠着父辈的荫补被赐士,仕途,这对寒窗苦读十年的学们来说不公平。”

    “殿,荫补制度自古就有,本朝沿袭使用这个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啊。”韩琦也觉得荫补制度不好,但是想要取消荫补制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直沿用荫补制度并不是对的。”赵旸微微皱眉说,“从老祖宗开始到现在,这朝的官员有三分之二是荫补制度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混吃等死之辈,于朝廷,于百姓毫无用。不仅如此,朝廷还要钱养他们。”

    “殿所言极是。”包拯也不满荫补制度。他曾经向宋仁宗废黜荫补制度,但是被宋仁宗驳回去了。

    “殿,官家应该不会取消荫补制度。”之前,官家提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用荫补,就遭受到大臣们的反对。好在官家这次比较,那些反对的大臣们也无可奈何。

    “爹爹不取消,以后我取消。”赵旸继续说,“一视同仁,还有军营里也要取消荫补制度。”

    “殿,您不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吗,如果你取消军营里的荫补制度,只怕会引起那些武将不满。”

    赵旸冷声:“他们不满就给我憋着,我是一定要取消所有荫补制度。”说完,他想起另外一件事,“两位先生,你们好好想想官员考一事。”

    “官员考?”韩琦和包拯都面疑惑,“殿,官员考怎么了?”

    赵旸双手抱地说:“现在的官员考繁复,而且还官官相护,本没有什么用。”他沉冷着一张脸,继续说,“你们想个简单又有用的考制度来。”

    韩琦和包拯神一凛,连忙说:“是,殿。”

    “我会让晏相他们帮你们。”虽然赵旸只有四年前才代替宋仁宗上过一段时间的朝,但是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对宋朝的官员制度了解极为了解。不过,那个时候他还小,又没有真正的上朝,所以不好政事。如今,他已上朝,可以一些事了。“那些混吃等死的官员可以淘汰了,让真正有能力的官员提上来。”

    “殿放心,臣等一定尽心尽力修改官员考制度。”

    “那就给你们了。”赵旸说完官员一事,想到他过段时间要办免费学堂,就问包拯他们,“你们有认识的人能教小孩读书识字的吗?”

    这个问题问的包拯他们愣了愣,“殿,您问这个什么?”

    “我想要在汴京城办一个免费的学堂,收那些家里贫困无法读书的孩,你们有认识的人可以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