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 - 分卷阅读17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辙端起粥,舀起一勺粥喂到赵旸的嘴边。

    赵旸看了看苏辙,随后乖乖地张开嘴把粥吃了去。

    “慢吃,不要噎着了。”

    苏轼见自家弟弟喂赵旸吃粥,心里很是懊悔,他怎么没想到呢。

    赵旸吃一,喝一粥。

    吃完早饭,他就跟着苏辙和苏轼去了他们的学堂。

    赵旸坐在苏轼和苏辙的间,乖乖地和他们一起听课。

    太学的先生是知赵旸的,见他现在他们的学堂里并不觉得奇怪。

    苏轼他们正在学《公羊传》,赵旸还没有学到。

    先生见赵旸一个小娃娃跟其他学一样听的非常认真,觉得很是可。再加上,赵旸得非常漂亮,讨人喜。先生就忍不住想要逗逗他。

    “坐在苏轼和苏辙间的小娃娃,你叫什么名字啊?”

    赵旸站起,乖乖巧巧地说:“先生,我叫福慧。”

    “福慧?”先生心想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法号,“是个好名字。”虽然福慧听起来像是法号,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好名字。“你今年几岁啊?”

    “六岁。”

    “在家里读书了吗?”

    “读了。”

    先生又问:“读了哪些书?”

    “我已经学完四书了,现在在学《尚书》。”赵旸乎乎地说,“还有《诗经》。”

    先生听到这话微微惊了,他没想到前这个漂亮的小娃娃读了这么多书。

    苏轼和苏辙他们也是一脸惊讶。虽然他们知福慧在跟欧先生读书,但是他们没想到福慧读了这么多书。

    福慧今年年初才启蒙,读书还没有半年就学完四书,这太惊人了。

    “先生,您讲的《公羊传》,我还没有学。”

    “福慧,你说你读了四书,我可以考考你吗?”

    赵旸听到这话,在心里默默地翻了个白,是不是每个先生都喜考问啊。

    虽然在心里吐槽,但是他嘴上却说:“可以。”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者。”先生就说了这么一句。

    赵旸想都没想,直接答:“人之其所亲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当赵旸说【此谓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这里,先生就打断了他,问他这段话的义是什么。

    赵旸把这段话的义说了来,先生非常满意地。随后,先生又考问赵旸《孟》。赵旸不仅一字不差地把全文背了来,也非常准确地说这篇容的义。

    先生见赵旸回答的很不错,兴起地又考问他《论语》和《庸》,结果赵旸又全答对。

    自从三年前大病一场后,赵旸就发现他的大脑像是被打通了一样,变得比以前聪明了不少。不止如此,记忆力也变得非常好。毫不夸张地说,他现在的记忆力就是传说的过目不忘。所以,他学过的东西,不时隔多久,他都记得非常清楚。

    先生看着赵旸的神越来越灼。此刻,赵旸在他里就是一个宝贝。

    这孩不仅能熟记四书的全容,还把四书里每篇容理解的非常透彻,这份聪明可不是六岁孩有的。

    别说先生被赵旸惊到了,就连苏轼他们一群学也被赵旸震撼到了。

    他们读了不少年的书,如果先生突然问四书五经的容,他们不一定能全答对。可是,福慧这个小家伙毫不迟疑地就把先生提来的问题全答对。

    “福慧,刚刚我说的《公羊传》容,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啊。”刚刚先生说的是《公羊传》里宣公六年的容,赵旸听过这篇容里的故事。他把自己对这篇容的理解跟先生说了说。不止如此,他还结合其他历史事件来阐述。

    先生见福慧这个漂亮的小娃娃还熟知历史,望着他的神越发火,表也变得激动起来。

    “说得好,说的太好了!”先生越发喜赵旸。在他里,赵旸就是一个读书的好苗。他知赵旸是官宦弟,这几天是来太学试学。这么有天赋的聪慧学生,先生不想错过。“福慧,你学过《史记》?”

    “学过一。”他跟师兄学过一《史记》。

    先生还想再考问赵旸,但是现在在课堂上,不好再继续去。他朝赵旸慈地笑了笑:“福慧,你坐来吧。”

    “谢先生。”

    先生压住激的心,恢复一脸严肃地的模样:“我们继续说宣公七年。”

    等上到宣公十年,先生才让学们休息。

    “福慧,你跟我来一。”先生对赵旸招了招手,神非常和蔼可亲。

    赵旸面疑惑,不过还是乖乖地走到先生跟前。

    “先生,您有什么吩咐吗?”

    先生非常慈和地问:“我可以跟你聊聊吗?”

    赵旸一听这话,就知先生要跟他聊什么。

    “可以啊。”

    “那我们走吧。”先生牵起赵旸的小手,往他休息的地方走去。

    学堂里,苏轼和苏辙兄弟俩被同窗包围了。

    同窗们纷纷向他们打听福慧的事

    苏轼他们自然不会把福慧的真实份说来,只说是他们的朋友,家里有先生教导他。

    有的同窗说来太学试学的人都是官宦弟,猜测福慧一定是朝廷命官家的孩,所以他读书才这么聪明。

    见同窗们都夸福慧聪颖,苏轼和苏辙兄弟俩非常骄傲得意。虽然福慧不是他们的亲弟弟,但是他们一直把福慧当弟弟。

    休息了一刻钟,苏轼他们继续上课。这节课,他们上的是《谷梁传》。

    赵旸没有回来,还在跟先生说话。

    先生没有急着一上来就让赵旸来太学读书,而是问他平日里喜什么,喜吃什么,喜看什么书……

    他这么是想让赵旸放松。

    随后,他就问赵旸为什么会来太学试学。

    赵旸非常老实地说他的朋友苏轼和苏辙他们在太学读书,他也想来太学读几天书。

    先生又问他,在太学读书怎么样。

    赵旸说他刚才才在太学读书,还不知好不好。他要多读几天,才知太学读书好不好。

    先生见赵旸这个孩年纪小小的,但是却非常早慧稳重。

    又问他,想不想在太学读书?

    赵旸说他还不知,因为他才来太学。

    先生听到他这么说,没有再多说什么,让他这几天好好会。

    赵旸原本以为先生会极力劝他来太学读书,没想到先生并没有这么。看来,先生对太学非常有信心。

    先生又跟赵旸说了一会儿话,这才让他回去。

    等赵旸离开了,先生就跑去找周教授。

    “教授,来太学试学的孩真的是曹家的吗?”曹家是武将世家,居然能教读书这么聪明的孩,还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