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 - 分卷阅读12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为着收货,大掌柜也是给农预支过定银的。

    那些个农拿了这笔银,不但心定了,还可以作为生产之用。人力都舍得本钱了,货品成自然也就上去了,却是一举数得的。

    不过这么些年过去了,八仙居早就有了固定的货源,倒是多年没有再预支过定银了。

    这会气拿这五百两银,也是大掌柜仔细思量过的决定。

    虽说之前的白芹就算以那样的速度运到京城还是难免腐坏,二百六十斤的白芹只筛检了不到二百斤。可大掌柜却知,若不是有秦家那般细的理过,损耗程度怕是远远不只这个数儿的。

    这趟过来又细细看了一回秦家打来的壅制白芹的园,绝对是了心血的,耗资也绝对不菲。

    心里自然放心来。

    他们虽然不了什么力,却也能钱叫秦家没有后顾之忧,放心壅制白芹。

    而大掌柜的用意,秦老爹略一思量,已是明白过来了,也不推辞,直接走到一旁,铺陈开茶几上的笔墨纸砚,给大掌柜写了一张收条。

    郭掌柜看着微微一笑,大掌柜也在心里暗自,又和秦老爹商议起了那方小木牌来。

    最后索先支给秦老爹二百两银,请秦老爹筹划此事。只有一则,他们八仙居的名亦是要印上去的。

    秦老爹本就对这一方小小的木牌有着别样的,也不推辞,至于大掌柜的要求,自然也没有异议。

    二人说定,又补充了一份合同。

    这会,这两份合同俱已在秦老娘的手里了。

    秦老娘虽识字不算太多,可合同还是看得懂的。

    看完后,将合同银票俱都收在了包袱里,不知是叹了一气还是吁了一气,就听到已是昏昏睡的秦老爹突然睁开了睛,:“明儿把银票给方良,让他想想办法,帮我们换成金。”

    秦老娘忙应了一声,她知丈夫因着打小的经历,并不相信银票,总觉得没有金银这样的通货来的安心。所以这些年来家里积积蓄蓄的,但凡存了,就都让方良帮着换成金银了。

    翌日一早,秦老娘同方良一提这事儿,方良已是拍着:“姨娘,这事儿包在我上。”

    早饭都未顾得上吃,就护着银票带着秦家兄弟两个门去了。

    也就一个多时辰的光景,方良与秦家兄弟就带着一块寸金两锭金锭回来了,当面与秦老娘割,方良就一径去找秦老爹,兴兴地告诉他:“秦叔,这些天我已经在庄了五亩地的苗了,听了您的话,控,这两天日又好,节间果然得又密又壮。”又问秦老爹:“您要不要去看看?”

    秦老爹就呵呵笑:“既是得好就行了,这回我就不去了,家里的园还未收拾妥当。”

    方良一听这话就:“要不要我帮忙?”又问秦老爹要不要芹:“我那几个庄上也不知怎的生了这许多的芹。”还:“要不是怕料理不过来,我还打算多留一些苗的。”

    秦连熊听了就:“芹就不必了,良哥记得帮家里留些猪羊厩就行了。”

    “这都包在我上。”方良忙打包票,又好奇:“是不是料上也有什么讲究的?我庄上的老堂匠们虽然都是田的好手,就是不知白芹与旁的庄稼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这则却是秦老爹暂且都不知的,家里的园也只是先让帮工先施趟底撒趟石灰,消毒养地。不过想来应该区别不大,只是因着白芹生时间短,或许料是必得施足了,但又不能烧的,这个度却是要把握得当的。

    把这里的门一一分说给方良听,方良就抚掌:“那我也得叫他们多养些兔羊呀!”

    已是在心里盘算上了,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秦老爹:“那我是不是也要现在就开始整地施的?”

    这话却是有缘由的。

    方良不比秦老爹,秦家那二十亩的园毕竟是自家的,说句不好听的,秦老爹想这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可方家的庄虽是方良着的,却到底不是方良的。

    不过丫鬟钥匙,当家不主罢了。

    所以之前秦老爹在此之前就替他考虑过来,小满芒之后就可以拨一些收完的地亩留在一旁,就不要了,休整一季,耕翻晒垄,施足底,等到秋过后,应当就能开始排芹菜了。

    方良见秦老爹替他考虑的这样周全,自是无有不应的,只是他何曾过地,哪里懂得这些个农事,想到秦老爹现在就开始晒垄施了,心里有些不踏实罢了。

    秦老爹就:“你那庄上的田地都是耕多年的熟田了,我那荒地如何跟你比的,只要日后料跟得上,我想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方良不住地,又问秦老爹:“秦叔,我直到过地才知人到底有多辛苦,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怪小时候我娘总骂我,说我不好好习学不好好上,往后大了就只能去庄工了。”说着,话锋一转,却是:“您看,要不要我给您寻摸两房人的?”

    这话一,秦老爹还未说什么,秦连熊已是摸了摸鼻了,秦连虎就看了他一

    秦老爹也轻飘飘地看了他一,才向方良:“这就不必了,我家早有家规,后代孙皆不得蓄养婢,我辈岂可欺祖之事儿。”(。)(..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打井

    这一离家又是两天光景,秦老爹秦老娘几个早已是归心似箭了。

    吃过早午饭,就告别了方良一家,一径往回赶。

    只还未到家,刚到村就不断地有人同他们打招呼,这才知昨儿他们前脚刚刚离家,秦连熊一早联系好了的打井师傅后脚就到了。忙活了两天,后院昨儿开工的这井都已有了大概模样了。

    说起来还是经了旧年的连番天灾,打小于舟楫乡晃晃悠悠过着安乐小日的老百姓们,才知以往本没有放在心上的有多可怕,就有多珍贵。

    断的日可不是人过的。

    所以虽则旧年旱时打了那么多井也少有的,可今年这一开看着土地解冻了,还是有许多人家同秦家一样,动了这份心思愿再试一遭的。

    实在是旧年的记忆实在是太过刻了,哪怕又已是半年过去了,可那焦味却还时时萦绕在鼻尖心,叫人想忘都忘不掉。

    不说有才有粮,能多条源,说不得哪一天就能救条命的。

    与命相比,这会舍些钱财也就不值一提了。

    所以好些村落的村民们哪怕自家负担不起,可只要族里村里开,再难也会凑一份

    再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