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情 - 娜拉走后怎样(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封送的信迟迟未得到回复,转到了三月。

    臃的棉袍不能再穿。苏青瑶到市场上买了六尺蓝布,借来针线,一面回忆着学家政课的容,一面照着借来的书本,给自己裁了一件筒裙。王婆婆问邻居的儿媳要来几件旧衣服,洗净了,送给苏青瑶作衫。

    快要半年未曾发,一次次拿皂荚搓后,逐渐变回从前的直发,越。苏青瑶从门的桃树上折一截细枝,当作盘发的簪。人也瘦了许多,脸白得厉害,更显得发乌黑,似一幅白描画

    阁楼天光太暗,灯油钱消耗不起,苏青瑶四探寻,在附近找到一间茶馆。

    茶馆不大,堂前只雇了一个小伙计,人一多,忙起来,掌柜也要起袖,为穿衫的客人的端茶送。掌柜见苏青瑶每天抱书来,知她是备考的学生,容许她一杯茶坐一天。有时苏青瑶坐到天黑,便帮忙扫地桌。

    时间一,不少老顾客也认识了她。他们偶尔会凑过来翻翻她的书,与她大聊刘关张,说一些“人往走,往低”的大话,或是拿一张纸来,叫她代笔写信或为他们读信。

    作为酬谢,苏青瑶续了又续的淡茶旁,常有一小盘生或瓜

    在茶馆的日简单而愉快,但在这愉快之,也有小小的苦恼。那就是要时刻留神自己的财,如果看不好,场就是短短十天,笔失踪了四支,不知被谁顺走。还有一次,她买了两个苹果当午饭,不过去柜台续茶的工夫,就不见了。苏青瑶没办法,只好不停喝茶充饥。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的。

    譬如上月她寄的一篇法文诗的译稿,已经在杂志上发表,三元的稿费却迟迟没有寄来。苏青瑶等了又等,最终还是拉脸,给编辑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抗议信。

    这个月,汇票总算寄来。苏青瑶去邮局取完钱,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明天要去吃鸭血粉丝汤,加双份的鸭杂,还要一份生煎包。

    暗自兴着,她路过一家新开的面包房。玻璃窗摆着各的西洋心,苏青瑶不由自主地停在拿破仑糕前,盯着酥上雪白的糖霜。

    少顷,一位年轻太太抱着她的儿面包房。太太穿着上海当最时兴的拼接旗袍,上半是鹅黄的绸缎,是月白。怀的男孩则穿着白衬衫和,两条胳膊搂着妈妈的脖

    到店里。母亲将儿,挑选心。男孩东张西望,目光最终落在橱窗边的拿破仑糕。他跑去,低看看糕,又仰起脸望向对面的女人。苏青瑶温柔地冲他微笑。恰在此时,年轻太太拿着装有两个哈斗的纸袋,走过来。隔着一面玻璃,她望向苏青瑶。一瞬间,玻璃仿佛消了,令她们的脸重迭在一起,分不清彼此。跟着,女人蹲,轻声问儿是不是想吃。男孩用力地。他的母亲便牵着他的手,捡起一块石般,买糕。

    两人离去后,苏青瑶站在玻璃窗外,神许久,然后也不回地离开。

    没等到第二天,当晚,苏青瑶便跑去路边的小店,买了一大碗鸭血粉丝汤,多加鸭肝和鸭血,八个刚炉的生煎包,猪馅的。她吃净,留几枚几角小洋,飘飘忽忽地走到街上。

    华灯初上,反过来照亮了愁云惨淡的天幕。夜,晚风料峭,着绿的衫,拂动杨柳般,叫衫宽大的袖从这到了那。胃里一了太多东西,脑发蒙,苏青瑶沿着路牙漫无目的地走,许多凌的思绪冒来,又消退。

    不知走了多远,直至脑发倦,她停脚步,一抬,见愁云散去,夜空繁星

    又过半月,考试的日期越来越近,复习也愈发迫。

    各个学校采取自主招生,考试科目与范围不尽相同,但大包括国文、数学、外文、历史、地理、化学、理这七门。

    苏青瑶的优势在文科,算术课向来成绩平平,而理与化学更是她在女学鲜少接的。当了快五年的富家太太,如今想重新回女学生,要付比寻常考生多几十倍的努力。

    她白日在茶馆里复习,夜里回到阁楼,要时间翻译、校对稿件,又要与蚊虫作斗争。阁楼常年不见光,后,天气一,连续几天的大雨一,这儿便成了虫蚁繁衍的温床。

    小虫侵扰,苏青瑶整夜睡不着觉,躺在木板床上想错题,又忽而思及人生之脆弱,到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地步,仿佛这次招考,是她人生迎来转机的唯一机会,若是考不上,便将跌万劫不复的渊。

    电光火石间,恐惧如夜晚的,涨上眸。她翻,望向闯的那一片银白的月光,平整地铺在地上,倒像放了一面镜。而她面对月光凝成的明镜,默默垂泪,透枕巾与被褥。

    天亮后,苏青瑶照常带着笔墨书本楼。王婆婆正烧火饭,见她两只成两个小桃儿,吓一给她煮了两个,叫她敷在上。等睛不疼了,再把吃掉,补的。

    苏青瑶依言照

    等冷却,她不舍得吃,便揣布包。门先去一趟邮局,询问有无回信,得到否定答案后,苏青瑶提笔,又给谭碧去了一封。

    亲的碧:

    上月发给你的信,可曾收到?过了一月仍未收到回信,不知是邮局丢,还是你琐事缠,未能空回信?十分思念你,记得常常来信。

    近几日南京回,棉袍已不能再穿,幸而有王婆婆帮助,无偿得了几件倒大袖,叫我省一笔钱,好多买些,填饱肚。大抵是备考的缘故,量大得吓人,怎么也吃不饱,每日一睁便要为三餐发愁。

    此番写信,是想同你说说那些久蓄于说的话。

    不知你是否收到我的上一封信。上封提到志怀与我已经破灭的婚姻,此封便想接着志怀讲去。

    我与志怀婚姻四载,他素来疼我。但这,不知怎的,时常令我到一莫名的恐惧。直至前夜辗转难眠,挑灯读《德经》,见老曰:“,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辱若惊。”恍然明白我的惊恐,以及对志怀的怀疑、不满与怨恨是从何而来。

    者在,贵者在上。得是卑的,受之人得也惊,失也惊,这便是辱若惊。

    父亲将我许给他时,我刚满十六,孤一人来到杭州,吃穿用度全依赖他,遇到了麻烦,也只能求助他。我各方面都低他一等,年龄、学识、财力……纵使我自认为用尽全力,去当一位合格的妻,也无法碰到他理想的标准,使他满足,反之,从他得到的似乎永远是幼稚和任

    在世人,我也不再是一名女学生,而是一个妇人、一位太太,评判我优劣的标准,不是成绩单上的数字,而是能否让丈夫到满意,似乎我往后人生唯一且重要的事,就是令他没有后顾之忧。我因此惊恐不安,而这惊恐又滋生怨恨与怀疑,迫切地想抓住什么,去证明自己的存在。

    同你说这些,并非是为我所犯的罪孽狡辩或开脱,我也无力去改变他人的看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