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 分卷阅读80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过几日就是年节,赵构再急也不能着枢密院不过年。正月十五后上朝,皇帝又瘦了几斤,皇袍穿在上都有些飘逸。

    年节后,赵构又问此事。郑彀回禀说枢密院持两个师。两个师的战斗兵员是六千一百二十五人,加上非战斗兵员就有七八千。赵构咬死了六千人的准数,决不加一兵一卒,也绝不让枢密院钻文字的空

    这么僵扯着就到了二月初五,两国签订。枢密院见拖的日差不多了,才姗姗同意应急调兵权定在六千。

    赵构松了一气,加上签订,朝野尽是一片颂声,又有后人的柔媚奉承,他得意之不免放纵,连续三晚都与妃恩,却在第四天早起时觉得乏力,以为是前几晚上纵过度,便心里告诫了一番,也未诏御医来看诊,省得啰嗦烦人。

    卫希颜在五云山上和名可秀过得悠然自得,郑彀报上来的消息她二人早已收到。对她来说,六千跟三万没多大差别。她持枢府的应急调兵权,不是为了急调兵支援边事,而是用来主动袭之用。建炎三年奇袭柴历亭(新加坡)她就是启用的应急调兵权,否则,禀报朝堂兵光是议该不该攻打柴历亭就得耗上一个月,兵贵神速,她没功夫打嘴仗。如此,用于奇袭三千人就用了,当然,有六千更好。只要战事挑起来,后面就是朝廷正式兵了。

    赵构自从那几日放纵之后,便觉力如江河日、耳鸣、乏力的症状也越来越严重。御医院判裴澄看诊后,心明白,皇帝这是不听医家言,原就损了,还在房事上不知节制,又致郁结,心怒气躁,这御哪能不垮去?治这病就没快速见好的方,只能节静心养,慢慢调理。但御医委婉说来的理赵构听不去,只觉得御医官院养的都是一群庸医,大怒将裴澄的院判捋了,提了陈续为院判,又令陈宥着皇城司察去四方查访民间知名大夫;旋即又降手诏,令地方官推举当地名医,说是给皇太后治疾。

    赵构在折腾御医的同时,也没忘了枢密院建立陆海军都衙。

    两军衙门建起来容易,但任命谁来这两个都指挥使,却是煞费人脑

    二府聚议争论了大半个月,主要是争吵陆军都指挥使,海军倒没什么好吵的,最终在四月来:瑜任陆军都指挥使,师旦为副;海军都指挥使当然是范汝为,李宝为副。同时将现存师改编为北洋海军,待北周迁山东路后,北洋海军将开驻守山东海域及辽东半岛海域,原师都统制钟相任命为北洋海军都统制。

    赵构一看这几项任命,又憋气了,都是卫氏铁党啊!

    其他人没理由发作,论资历、论功勋,这些任命都是没话说的,赵构便扯着瑜说事,说要避嫌。

    李邴在崇政殿上理直气壮,说朝廷向来没有规定,要求老师的学生与老师的女婿避嫌,又不是任御史丞,瑜与卫希颜的关系不在避嫌范围

    殿上丁起等宰执心,就算退一步讲,要避嫌,卫希颜丁忧不在职,避哪门嫌啊?皇帝这忌惮之心也太昭然若揭了。

    赵构气怒地宣布退朝,之后又遣侍宣郑彀见。郑彀在御书房奏,没有正当理由,将瑜斥于陆军都指挥使之外,驻江北的吴玠、韩世忠、蒋宣等国防军大将都不会心服;若是因此让军大将生罅隙,就等于自断臂膀,日后如何与北周争锋?

    赵构着脸退了郑彀,次日又接连召见胡安国、范宗尹,以及学士院翟汝文、席益等谘问,这几位都奏说不可让军生隙。胡安国更是直言:“陛是要削枢密之权,而非寒大将之心。即使要避忌瑜,也要有声望与之相堪者替任。陛何必心急?待任满三年,加一镇节度使,便可调迁,改任他人。”

    赵构:“接任的还不是卫轲的人?”

    胡安国对此也无办法,军但凡有声望的大将都是卫希颜的旧属或是她简上来的,如吴玠、蒋宣、师旦这些都是她东京的旧属,吴安国、刘汲、张浚、张守、商庆之、翟兴、张宪、吴璘这些一军大将和监军都是她慧识英选上来的,唯一不算是卫希颜提的可能只有韩世忠——在真定时就是兵,但韩世忠的继室梁红玉是卫希颜的第二任枢密掌书记,在卫希颜丁忧时辞官,韩家与国师府的关系也非一般。

    胡安国忖度只能提远之策,“陛留心合用的阶武臣,徐徐简吧,总会有得用之人。”

    赵构只得妥协。

    事后却越想越呕,只觉这番辛苦是白费力气,陆海军虽然成立了都衙,但还是挂在枢府名,而掌衙的都是卫希颜的人,本未动及卫希颜的骨。难这就是他想要恢复的“枢府掌令,三衙统兵”的祖宗旧制?只怕祖宗都要来敲打他!

    赵构气得闷,在签署瑜等人的任命后,狠狠摔了朱笔,只觉前一黑,半天没坐起来。康履又急急呼呼地叫来御医。陈续带着医徒气吁吁,只觉自己这个御医院判就像是坐在火烧的椅上,没准哪一天就把自己给烧焦了。

    赵构这一气便躺了三日。

    十几日后才能勉上朝,这时已经是五月了。今年的夏季特别,殿里早早供了冰。赵构坐在凉的御书房仍然觉得五心烦,对郑彀在枢密院的任事并不满意,将他召来,斥责了一番。郑彀神恭敬地听着,心里不痛不。赵构便又说了几个人,令他将这几人安置枢府,逐渐取代各房知事,至不济也要任到从事(副知事)位置上。

    “陛,枢府用人自有章程,此非易事,臣当尽力而为。”郑彀一脸难地退,回到签枢公厅就冷笑一声。

    李邴踱着方步过来,问:“怎么,陛又有御示?”郑彀提笔铺纸,将那几人的姓名写,递给李邴,说了皇帝的意思。李邴脸也不好看了,枢府现任各房的知事、从事都是大力气培养起来的,论忠诚、能力、才学都可信,岂是随意能让人替的?他将名单搁回案上,问:“彦颖待如何?”

    郑彀捋了捋须,“章程走,考上则取,考不上的,才识能力不足,取不也有理。”这是枢府人的惯例,不你多大的官,以前是什么的,要想枢府任职,先过相对应的考关。若皇帝推荐的人有能耐考来,那就慢慢磋磨。“这事不着急,各房都有手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