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 - 分卷阅读11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希望了。还有怀恩寺,能不能在冬日时施舍粥?若是晋多几个救灾的大,也总好过都让民冻饿死在逃荒的路上。

    一旁,传来个弱弱的声音:“郎君,你是不是在忧心郡城之行?”

    梁峰愣了一,笑着反问:“何事值得忧心?”

    绿竹咬了咬嘴,小声:“到了郡城,不去李府探望吗?”

    梁峰这才想起来,郡城里还有个恨不得他早死的姑母呢。这些日心的事太多,还真把这个蛇蝎妇人忘在了脑后。冷冷一笑,梁峰:“郡城之行甚是匆忙,就不去叨扰了吧。”

    绿竹的表立刻亮了些,又犹豫说:“可是万一落人实……”

    梁峰笑笑:“放心,如今我不登门。旁人非但不会怪我,怕是要疑心其他才是。”

    这就是名望的好了,更何况还有之前打的预防针。若是有人提起这事,恐怕溯亭上,李朗被王汶赶雅集的事,才会更引人好奇。只要梁淑有,就不敢轻易败坏他的名声。

    听到梁峰这话,绿竹这才松了气。为了这事,她可担心良久了。不知为何,她总觉李府那些人对郎君不好,能够离他们远些,才让人安心。

    有了完全准备,又日夜兼程,两日后,车队终于驶了郡城。崔府已经得了消息,崔亮欣喜异常,亲自迎了门:“没想到这么快就等到了熙,实在是辛苦你一路远行。”

    坐了这么时间的车,梁峰的脸照常有些苍白,但是他的表依旧温文尔雅,微微笑:“者托付,怎敢怠慢?除了雕版和十册印本,我还带了些小笺,还望崔兄不弃。”

    梁府的笺纸从来都是不卖的,只会搭藏经纸送些。没想到梁峰会如此重视祖父的委托,礼数又如此周,顿时把崔亮动的不行,连连:“熙太客气了!快快屋歇息!”

    梁峰笑笑,跟着崔亮走了府。崔府占地不大,也并非门,然而有崔游这个金字招牌,还是颇书香之气。拜见了家辈,又饮茶闲谈了一会儿,崔亮才带着梁峰一起来到后院书房,参见那位德望重的大儒。

    当梁峰见到崔游时,着实吃了一惊。虽然知这位大儒年龄颇大,但是他没想到,这人竟会如此老迈!怕是过了耆耋之年,老者上已经不见清瞿,唯有暮气,量瘦的吓人,双目也昏聩陈黯,似乎随时都会闭过气去。

    只是一,梁峰就发现自己判断有些失误。这样一位老者,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参与匈的谋国大计了。

    那他为何不惜费钱财,非要自己登门?

    带着满腹疑问,梁峰恭恭敬敬跪坐在了案前,行礼:“陈郡柘梁丰,拜见崔老先生。”

    “……你便是梁熙?”像是过了很久,老者才缓缓开

    “小正是。”

    老者浑浊的目光在他面上扫过,像是在审视什么,过了半晌才:“你可知,圣人之书,为何从无句断?”

    第63章 识微

    没料到一上来就是发问, 还是这么个问题, 梁峰不由一愣。面对这么个货真价实的大儒, 他总不能回答是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吧?好在原主怎么说也是读过书的,肚里还算有些货,加之这些日史书读的也不少, 只是犹豫了片刻,梁峰便答:“微言大义,不可妄断。”

    这也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答案。有云:“一年,视离经辨志。”就是说读书的第一个年,要学习分章断句, 辨别志趣意向。这是所有古代读书人的必经之路, 要通过师的教导, 自我的研读,才能理解经句义。

    可是圣学无句断。这样的, 儒家学者就必须据自己的理解和揣, 去分析章句, 明辨圣人之意, 从而衍生无数的疏校释注,形成不同派。师承不同,解读的方式自然也不同,又有谁能突破众家之言,独自为圣学释义断句,传天?因此传世的儒家经典,都必须是不加标的“白文”才行。而真正的学者,也不会只看一家之言,往往需要博览群书,观看无数前人笺注,方能继承先学,推陈新。

    梁峰自觉这样的回答,应该并无破绽。然而面前老者依旧面不变,又问:“为何要送还雕版?”

    这跟之前的问题有什么关系?不过梁峰没有犹豫,立刻:“此为老先生心血,小不敢擅专。”

    “,为何又有句断?”第三问接踵而来。

    “此非圣人言。不为济世,只为活人。”给分句断时,梁峰就想好了答案,自然答的脆。

    “活人之书可传天,济世之言呢?”老者直直望向梁峰,浊目似冰,毫无波澜。

    这是什么意思?仔细思索了一前后几个问题,梁峰背后突然冒了一冷汗,俯首:“雕版小技,小不敢妄论圣人之言。”

    这哪是在问问题?分明是个警告啊!直到此刻,梁峰才明白过来,崔游想说的是什么?

    在这个没有科举的时代,知识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的,特别是关于治国理论的圣王之。每一家每一派都有自己统,“今文”“古文”之争方才落尘埃。这时候,雕版印刷的介,完全可能成为导火索一样的存在。

    若是有人找他刊印自家学说,他印还是不印?莫说是注疏,就算普通章句辨析,恐怕都不能擅自及。轻则是加派别纷争,重则就及了上层统治者的逆鳞。这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别说是他一个白亭侯,就算是朝廷,也不敢妄动。

    这恐怕也是为何雕版印刷一术如此简单,却要到宋明之后才能足发展的真正原因吧。不加句断,是隔开了普通人和知识之间的距离,让人无师承就无法研习经史。那么加了句断?有了官方答案呢?不也是另一控制思维,统一意识形态的方法吗?圣王之从不单纯,因为它本就不是单纯教人知识的学问,而是统治国家的纲领和理论!

    看到梁峰俯认错,老者的微微一撩:“你还要印?”

    他甚至都没问,看来是早就识破了那招。梁峰咬了咬牙:“书能活人!”

    对,印书是可能让他涉险。但是若不印,钱粮就会少了一大截,他对姜太医的承诺,自然也无从实现。更别提这书可能救的人命!他当然得印去!

    老者轻轻唔了一声,便垂帘。然而这时,梁峰哪还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