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次子 - 分卷阅读2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宵小算计,他还真不好意思拿三成的红利。

    不过,衣柜这东西不属于消耗品,短时间还有的赚,时间久了便没多少赚,方之平有心把后世的烈酒苏来,毕竟这蒸馏的原理都清楚,但以他现在的份,肯定是保不住这方,平白却落不着好,所以再是有前景现在也不得,当务之急还是科举,没有什么就没有人权,什么都束手束脚。

    方如四十整寿过得闹,老祖宗的生日跟她儿仅隔了一个月,不过这次方之平就不等了,毕竟老祖宗今年六十二,并非整寿,他也没必要一定要参加,留比往年加厚三分的寿礼便足够了。

    方之平对外说是南游学,并没把他爹跟王宗元的关系说来,收拾了两车的行李,带着四个家仆,跟着人家运镖的车往江南赶。

    越是往南,天气就越是和,方之平起初还在车里待着,后来索自个儿来骑,因为是跟着人家镖局一起走,所以行程不能耽误,一路上没少营,再糟糕,还有可能碰上雨。

    从京城到江南,鄣郡是必经之地,这里已经很靠近江南了,文风昌盛,街上时不时有穿着衫的书生走过,沿途的客栈里也有很多的题诗挂在里面,但不知是不是读书人都附庸风雅的缘故,这里的院也比北方的要多,也更致、更显

    但踏鄣郡,方之平第一时间想起的竟是曾在这里住过一年多的四公主,千的皇家公主被独自留在这里,肯定会很害怕吧。

    没见过这个人的时候,方之平只有些微的同,但见过了那个神采飞扬的女之后,他心里除了同,还有那么一的酸涩和心疼。

    “方少爷,这家店的猪油糕可是鄣郡的名吃,虽然名字俗了些,但味是真好,您尝尝!”镖的介绍

    这段时间他也算是了解方少爷的为人了,虽然是官宦弟,模样瞧上去也细致,但却不挑剔,在吃住上从不跟他们为难,破庙住得,车也睡得,猪大、猪皆吃得,实在是让他省心,要知虽然这住宿条件没得远,但粮、糕大家伙是都备着的,可这位小爷居然主动来吃这些有……上不得台面的吃,人家还不是只个表面功夫,而是实打实的当正经饭菜对待,着实随和。

    方之平前世也是吃过猪油糕的,不过当时是在浙江吃的,也是当地的名吃,但在这个朝代,却是属于鄣郡的特小吃,想想还真有几分庄周梦蝶之

    方之平随意拿了一块放嘴里,细细咀嚼,前世这东西是什么味他已经记不起来了,是不是同一味更是无从比较,只能赞:“糯,油而不腻。的确不错!”

    镖一盘的猪油糕,“我就知你会喜,不过这东西不好消化,你吃完以后最好喝两杯消茶。”猪油糕是用猪油和面粉成的,虽然每一块看上去分量不大,但却是很充饥,也容易积

    方之平笑着应了,心思却在‘猪油糕’这个诨名上打转,也不知这样的字被那个人从嘴里说来是什么觉。

    第25章

    等方之平意识到自己在想些什么的时候,忍不住闭睛,两辈,没想到他居然是个会见起意的人,而且对象是算不得绝的皇家公主。

    总归是忘不了那一抹鲜活。

    只不过,再次睁开睛时,里面已是一片的清明,暗恋这,是少年人都曾经有过的,那份隐秘的想望虽然珍贵,但却很难延续,用不了多久便会变淡、变少,最终化为乌有。

    离开鄣郡,方之平满腹心思都放在江南的王先生上了,对方说是闲云野鹤也不为过,虽然是已经海知名,但却住在乡的宅里,不拜官也不接受任何书院的邀请,倒是了几本关于儒家经典的书,这样一个人,方之平觉得自己怕是难投他的缘,谁让他有一颗汲汲营营的心呢!以他对自己的理解,这辈不到安贫乐

    方之平野望并不大,既不想名垂青史,也不想权倾一时,但总得活得畅快,不能永远束手束脚的活着。

    除了父亲的信以外,方之平在京城的时候还给王先生备了礼,除了玉以外,剩都是名家的字画,虽然算不上古董,但是也颇观赏价值,当时他是觉得这些礼很是足够了,但这会儿又觉得缺乏诚意,毕竟都是一些用银买来的东西。

    作诗写文章未免有讨教之嫌,方之平索亲自抄书,抄的不是儒家的书,而是佛经,既是祈福,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

    跟寻常人一张一张的抄佛经不同,方之平用的是裁制好的空白书本去抄,写错一个字,前面写的就全费了,非得让人静心来仔细写才行,方之平是半路才有的这个想法,结果路上写坏了三本,也没一个成品,到了江南以后,又在客栈宅了一个月这才抄来,心里因为举产生那浮躁也彻底磨没了。

    王宗元居住的村就叫王家村,村民都是王氏族人,王宗元并非是他们族的第一位士,村的第一块士碑的主人如今已经仙逝,王宗元的士碑排在第三位,而他的后面还有一块,也就是说王家村到现在为止已经走了四位士,这在文风昌盛的江南都是少见的。

    还不到王家村呢,方之平便和书童步行,以示尊重,因为来得早,所以远远看过去,村里还有几人家里有袅袅的炊烟冒来,应该是在早饭。

    了村,便闹了,往来多了不少的人,村民或是无视他们,或是停来打个招呼再走,总之表现的很平静,似乎已经习惯了牵着的外人

    方之平一边打听王先生的住,一边暗暗思忖,这个村里最让他觉差异的就是穿衫的人特别多,年的、年少的,将近有三成的人是穿衫而非短褐,要知在百姓家衫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穿的,这玩意不能用麻布、葛布来,用料贵,而且穿着不方便活,基本上非读书人不能穿,当然若是账房先生,或者大生意的买卖人,也可以穿,但地的、苦力的就不成了,既穿不起也用不上。

    读过书的人和没读过书的人说话时不同的,前者更有礼,用词也更文雅,方之平能受到这个村里的读书人不少,连三、四岁的稚童说话都带了些文气,着实让人惊叹。

    方之平好歹也过几次京城,路过过不少的村,在北方有的一整个村连个识字的人都没有,当然也有比较富裕的村,一村能有十几个小孩去上学,但大分村落都是只有两、三家人能供得起孩上学,但若是十几岁还不能考功名的话,那这学堂也就不用上。

    南方比北方的况要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